第3讲:气虚体质的调理。气虚的人容易疲劳,容易气陷,容易湿气重。。。

朋友们好,我是赤脚,一个无门无派的中医人,推崇大道至简的中医思维。我认为在中国当前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懂点中医,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很多病症只需要用常识+思维就能自己解决。赤脚发愿用下半辈子来普及中医,让普通人有能力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气虚体质”的调理方法。

在谈调理方法前,还是先要把概念弄清楚。

气的概念,是中医独有的,而且中医非常重视“气”,人活一口气,没有气就没有生命。

关于气的概念,我建议大家去复习一下我之前分享的内容:

人体里的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中医调理一切疾病的切入点。

因为只有将基础概念的内容弄清楚了,才能解释身体的问题,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那到底什么是气?

用四个字来概括:气主功能。

身体里面到处都是气,皮肤腠理里面有气,血管里面有气,经络里有气,脏腑里有气,正是因为全身都是气,气将全身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气虚和阳虚

咱们昨天了解了阳虚,今天了解气虚。有不少人开始有疑惑:血为阴,气为阳。阳气阳气,阳和气不是一样吗?怎么还要分阳虚和气虚呢?

这是很多朋友的疑惑,搞不清阳虚和气虚的区别。

气为阳不假,但气不等于阳。

阳是个虚拟概念,泛指温度能量这些。而,气是真实概念,气是真实存在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如果要将阳虚和气虚联系在一起来比较的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阳虚主要是指的温度不足,而气虚主要是指人体功能不足。当然,阳虚的概念范围比较广,也包括功能不足在里面。

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帮助大家去理解:

阳虚=气虚+温度不足。

这个公式大家去理解就好了,不要去钻牛角尖。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气虚?

我们理解了“气主功能”这四个字,再来看自己是不是气虚就比较好理解了。

肺气虚的人,就理解成肺的功能不足。肺有些什么功能?肺主皮毛,负责毛孔开合;说话也需要肺气支持。

所以肺气虚的人,咱们就很好理解了。肺气虚,肺的功能不足,说话声音就低沉,不想说话,说多了话就累。皮肤毛孔开合之后,就容易出汗,出了汗之后毛孔还没关上,风寒邪气就容易进来,人就容易感冒。

脾气虚,就理解成脾的功能不足。脾有哪些功能?脾主运化,主要运化水湿,脾胃还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还负责统摄血液。所以,咱们知道了脾气虚,就代表脾的这些功能不足。脾运化水湿的能力差,身体的水湿就会多,脾气虚的人眼袋浮肿,身体也会肿。脾胃化生气血的能力差,导致身体的气血不足。脾统摄血液的能力差,血液就容易跑出脉外,身体就会无缘无故出现青紫色,月经来了就不容易走,淋漓不尽,这也是脾气虚,脾不摄血的原因。

肾气虚,就理解成肾的功能不足。肾有哪些功能?肾主生殖发育,肾还主排泄水液,肾还有纳气功能。所以,肾气虚的人就是肾功能差的人,肾功能差代表性能力差,男子不能勃起或者精子活力差,女子不能受孕不能生育。

肾功能差,从膀胱排废水的能力就差,废水排不出去,就会在腿部形成水肿。废水长期排不出去,废水里面的垃圾就会堵在肾里,成为肾结石,肾囊肿,肾衰竭等病症。

肾功能差,纳气功能差,肺吸进去的气不能被肾接纳,就会出现喘气。

还有其他脏腑的气虚,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

大肠里的气虚,那就理解成大肠功能差,大肠的功能就是用来排便的,所以大肠气虚就会导致便秘;

胃里气虚,那就理解成胃的功能差,胃的功能主要用来消化食物的,所以胃气虚的人消化能力差,容易肚子胀。

还有心气虚,那就理解成心的功能差,心是君主之官,主宰血液,所以心气虚的人容易心慌心悸,容易胸闷气短。

肝气虚的人,就理解成肝的功能差,肝主疏泄气血的能力就差。而我们常常不怎么说肝气虚,而常常说肝气郁结。因为肝气虚了之后疏泻气血的能力差,这样气血就容易堵住,把这种就叫做肝气郁结了。

把这些概念讲完,大家再着重理解“气主功能”这四个字,再对号入座一下,就知道自己是不是气虚了。

 气虚的人还会引发这些问题

气虚的人会引起血虚

因为气能生血,所以气虚了之后生成的血液就少,就成了气血两虚了。这里所讲的气,是血液里的营气,是载着营养物质的那个气体。

气虚的人会引起气郁

这里说的气虚,主要指的是肝气虚和脾胃气虚。

肝气虚了之后,疏泄气血的能力下降,这样气血就容易堵上,气堵上就是气郁,血堵住了就是血瘀。

脾胃气虚之后,脾胃中焦的运化能力就下降,胃降不下去脾升不起来,气机都堵在中焦,也叫气郁。

所以,赤脚多次强调,很多病症是由虚症发展而来,因虚致实。先是房子空了,其他的东西就会搬进来。

气虚的人还会引起气陷。

气虚气陷主要是说的脾气。脾为土,土有厚德载物的美好品质。如果脾气虚,土就载不了物,身体的气就会下陷,身体的脏器也会跟着下陷。

脏器下陷有哪些?胃下垂,子宫下垂,大肠下坠,还有胸下垂算不算?算。总之,大家去理解,土虚了,地面上建的房子就会下沉。

气虚的人还会引起经络堵塞

经络堵塞之后就是经络不通,经络不通这问题很严重,后面会跟大家分享经络的时候再细讲。气虚为什么会引起经络不通?

因为经络里面走的就是经气,经气也是气,如果经气不足,那经络就容易堵上了。

气虚的人还会引起血瘀

血管里面有气,正是因为气的推动作用,血液就一直在流动。如果血管里的气不足了,推动血液力量不足,血液流动就会变慢,就成了血瘀了。

所以,赤脚也多次强调,虚症易补,实证难除。气虚引起的气郁,气虚引起的气机下陷,气虚引起的经络堵塞,气虚引起的血瘀,都是实证了。都是问题进一步加重了,都是问题变复杂了。

要解决这些,一方面要将疏通,将气血疏通,将经络疏通,一方面去补充体内的气,这样标本兼治,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气虚的常规调理方法

简单的单纯气虚证,是比较好调的,我来从上焦心肺气虚,中焦脾胃气虚,下焦肾气虚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

心肺气虚,第一选择是参类补气药。

人参有补气功效,我想地球人应该都知道。除了人参之外,还有党参,红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等等。

可能大家在面对这么多参类补气品的时候,还是不知所措,我简单来跟大家讲讲。

东北人参是最常用的补气药,常作为保健品来用,但是人参偏温热,吃了容易上火。

党参是常用来入药的补气药,价格也不贵,但是补气力量没有人参那么强。

西洋参是各方面特点很均衡的补气佳品,补气力量强而且有一点滋阴作用,吃了不太容易上火,缺点是价格贵。

红参因为颜色偏红,入心,常用来补心气心阳,缺点也是较贵,容易上火。

太子参是这些补气药里面药性最平和的,补气力量弱,适合小朋友用。

黄芪是补气之长,是补气药里当之无愧的大哥,作用偏于脾肺,可以补全身之气,缺点也是容易上火。

肺气虚,容易感冒的人,有个方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叫做“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防风将体表已有的风邪赶出去,黄芪来补充脾肺之气,防止下次邪气再进来,白术健脾从根本上强肺。

这三味药配伍非常恰当,对于肺气虚容易感冒的人非常适合平时服用,用来增强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

但是,大家要注意,玉屏风散并不是治感冒的,它是增强体表卫气的。

这个药在感冒期间不能用,只能在感冒好了之后服用,坚持服用后慢慢的就不感冒了。

如果是心肺气虚纯虚证,用这几款补气药,基本都能搞定了。注意一下,补气容易上火。如果出现上火,要么是用量太大了,要么是不适合补。这时候要稍微分析一下原因,调整思路再补,以不上火为度。

中焦脾胃气虚,四君子汤最为推荐。

四君子汤: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

这张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专门用来补脾胃气虚的方子。

人参补脾肺之气,白术用来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药性,也有一定的补脾胃之气的作用。

整个方子围绕健脾补脾气而展开。

针对脾胃气虚出现的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说话声音低微等最为合适。

下焦肾气虚,还是推荐肾气丸一类中成药。

肾气丸名为肾气丸,说明它能补肾气。而肾气丸的组成是六味地黄丸补肾阴加上桂枝和附子来点火,我们说它能补肾阳。

而我们更要知道,一盏油灯里有油,又有灯芯点上了,这盏油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油灯的功能,而肾脏也是同样如此,肾脏消耗肾阴用肾阳来温煦全身,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肾气的功能。

所以,在补肾气和补肾阳都是同样的思路,用的都是同样的中成药。

接下来来看特殊情况。

第一种是气血两虚的人,用《八珍汤》。

八珍汤:人参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当归10,熟地15,白芍10g,川芎5g。

这个八珍汤的方子,就是有一个《四君子汤》加上《四物汤》组成,四君子汤用来补气,四物汤用来补血,就这样成了气血双补的方。

第二种是气虚气郁的人,如果是肝气郁脾气虚,用《逍遥丸》。脾气虚脾胃气滞,用《香砂六君子汤》。

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这个组方里,柴胡+当归+白芍用来作用于肝,用来疏肝养血。白术+茯苓+甘草用来健脾益气。

香砂六君子汤:木香5,砂仁5,姜半夏10,陈皮5,人参5,茯苓10,白术10,炙甘草5。

这个组方里,基础方是四君子汤用来补脾胃之气,考虑到气虚日久,脾胃运化无力,脾胃里就生了痰湿,就加了半夏和陈皮来化痰祛湿,再考虑到脾胃气虚日久,脾胃里的气机也堵了,再加上行气的木香和砂仁,先疏通气机,再去化痰,最后来一组四君子汤来补气。

第三种是气虚气陷的人,这种类型的人是最多见的。

这里有2首方子,都是非常经典的方。

一首是《补中益气汤》,一首是张锡纯先生的《升陷汤》。赤脚认为都非常好,难以取舍哪个好,所以一起分享给大家。

补中益气汤:黄芪20g,人参10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甘草5g。

这个方子是《脾胃论》里的方子,这个方子在四君子汤补脾胃之气的基础上,去掉茯苓。为什么要去掉茯苓,因为茯苓的作用力向下,而现在要升提气机,所以不用茯苓。

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上升提气机的药,加上升麻和柴胡,从中焦把气往上提。

在这个基础上,加上黄芪,黄芪在这个方子里最为关键,20g的黄芪用来补气而且黄芪作用力也向上,用来提气。

最后加上当归,黄芪配当归,气血双补。

另一首是《升陷汤》:生黄芪18g,知母9g,柴胡5g,桔梗5g,升麻3g。

比较一下《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发现他们的思路都差不多,都是把气往上提。不同的是,张锡纯的升陷汤没有那么多补气药,只用一味黄芪来补气,另外加入知母,知母是滋阴的,来调整黄芪的偏温之性,防止补气上火的问题。桔梗载药上行,作用在胸腔横膈膜以上,所以张锡纯说升陷汤治的是大气下陷,也就是胸中之气陷下去了,作用点在横膈膜上的大气下陷,而补中益气汤的作用点在横膈膜以下的脾胃中焦气机下陷。这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这个地方的内容会比较深,没有关系,我们先了解,后续会有更多内容来讲到这个地方的用法和区别。

第四种是气虚经络淤堵的人,现在这种类型的人也非常常见。目前没有特别好的中药方子,针刺最为擅长调气,最擅长疏通经络。所以,这种类型的人要配合针刺,或者配合艾灸,效果就很容易出来。

第五种是气虚血瘀,这种类型的人最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最容易发生在长期卧病在床的人。

推荐的方子是:补阳还五汤。

黄芪120g,归尾6g,赤芍6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

这个方子是老汉推车的思路,大剂量的黄芪补充血管里的气,就相当于在后方推着这个车往前走。再配合一大堆小剂量活血化瘀的药,在前面开路。

这样,活血化瘀药在前面开路,加上一个壮汉在后面推着车子往前走,针对血管里气不足导致血液流动变慢的这种情况就非常适合。

气虚体质的日常保养

上面所谈是中药补气的方法,中药不能天天吃,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补气才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补气方式就是:运动。

以自己能接受的运动量,坚持每天运动,就等于补气。

运动不但是在补气,而且是在疏通气血,不运动的人不但气越来越虚,还容易气血瘀滞。

所以,气虚的朋友们,在用补气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适当运动。再好的药物都代替不了你的运动。

补气穴位保健,给大家推荐几个常用的补气保健穴:

补气要穴:膻中穴、气海、百会、足三里

这四个穴位,都有很好的补气理气功效,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针刺或者艾灸去调理就可以了。

再说说食疗:

粥养:黄芪龙眼粥——黄芪10g,桂圆10g,大枣10g,粳米100g。

茶饮:党参10g,桂圆肉15g。

补气的食物:蘑菇,红枣,桂圆,粳米,白扁豆,鸡肉,牛肉,花生等。

在强调一次:补气容易上火,在补气的时候以不上火为度。如果上火,可能是补气力量过大,或者是身体本身不通畅,需要先疏通再补。

如何疏通?气机不通的就去理气,有痰湿阻滞的,就去化痰祛湿,还有一种是上热下寒的人,补气根本补不进去,这时候要整体调理了,我们在后面上热下寒体质会跟大家分享。

如果这些因素都排除了,补气还会上火,那就说明你是气阴两虚,那就需要气阴双补。

在补气的同时滋阴,常见的配伍有:黄芪配知母,人参配麦冬,这样配伍之后就不会上火了。

今天一口气跟大家分享了很多的方法,内容有点多,大家慢慢消化。最后,我们要调理气虚体质,还是要回到根本,要去思考:你为什么气虚?

我总结了几个导致气虚的原因,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1.盲目减肥。很多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以水果蔬菜代替。水谷之气最养人,如果长期不吃主食,人就会气虚,气虚之后脾的运化能力减弱,水湿就运化不掉,这样减肥就是越减越肥。

2.过度透支。工作,生活的压力,过度耗伤人的精气,使得人的能量被过度消耗。

3.运动量不足。不爱运动,导致气虚;越是气虚,就越不想运动。这样形成的恶性循环。要想打破这个循环,要一方面用中医的方法来补气,一方面要自己动起来,这样就形成良好循环,才能真正解决气虚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一個方子,心气、脾气、肺氣、腎氣、肝氣,通通補足!元氣满满!

    贰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李东垣生活在战乱的年代,当时的人们流离失所,饥不饱食,很多病都是由此而生的.李东垣深感百姓疾苦,他总结出了八个字: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人的脾胃一旦受伤,元气也就跟着受 ...

  • 两味药代茶饮,补气养血,精神十足!

    老年人,说话的时候总觉得累,容易出汗,精神差,食量不好,怎么办? 我告诉你,这可能是气虚.气虚患者,往往伴随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舌边有齿痕等问题. 在这里,我给气虚的老人们,说一张小方子. 中药党参. ...

  • 气虚体质如何调理

    气虚体质的人面色萎黄.无光泽.精力不够.肌肉松软不实.气短懒言,形体或胖或瘦,水肿.由于长期气虚,体内的能量不足,就会精力不够,容易疲劳. 气虚体质的人容易发生反复感冒.慢性疲劳综合征.肥胖.消瘦.腹 ...

  • 痰湿,气虚体质如何调理?

    气虚体质养生:气虚体质是由于体内元气不足,出现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等症状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一旦活动则自汗更为明显,心悸食少 ...

  • 气虚体质如何调理?

    一.气虚体质 气虚:指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的生化不足(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或过度耗散而形成的一种体质,一般以脾气虚.肺气虚和心气虚为主. 二.气虚体质的表现: 1.语声低弱. 气虚的人声 ...

  • 气虚体质怎么调理?

    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比较相近,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虚性体质.阳虚体质以热量不够,阳气虚,缺乏温煦,畏寒怕冷为主.气虚体质也有阳虚体质的这些倾向,但它最主要是反映在脏腑功能的低下.气虚体质的人相对五脏来说, ...

  • 气虚体质如何调理呢

    气虚体质的人如何去调理呢?首先我们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要多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预防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防止身体及精神过度疲劳.气虚质的人本身气不足,如果太过于劳累的话就会对导致气更虚 ...

  • 气虚体质怎样调理

    导读:我们平常去看中医,经常从中医口中听到这么一些话,"你有点气虚","你身体是.很虚,需要调理".那么,究竟气虚有哪些症状,为什么会气虚,气虚需要如何调理? ...

  • 『消化系统』气虚怎么补 调理气虚血瘀的食疗偏方

    气虚血瘀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那么,气虚怎么补?今天,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调理气虚血瘀的食疗偏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调理气虚血瘀的食疗偏方 1.治气虚的食疗偏方之沙糖玉米 ...

  • 第5讲:痰湿体质的调理。怪病皆因痰作祟,湿气人人有,化痰祛湿势在必行。

    朋友们好,我是赤脚,一个无门无派的中医人,推崇大道至简的中医思维.我认为在中国当前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懂点中医,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很多病症只需要用常识+思维就能自己解决.赤脚发愿用下半 ...

  • 什么是气虚?令人精神疲惫的气虚体质该如何调理

    什么是气虚?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在相同的气温环境下,,有人对温度变化比较"迟钝",感觉凉点.热一点没关系,人体非常容易适应:有的人却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