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2)

多爱一次

前年朋友患眼疾,视力严重下降,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

每天下午他都要去附近一家医院治疗,傍晚时分,再原路返回。没想到,正值眼疾这段时间,整段路维修,到处都坑坑洼洼。他极力辨认着坑洼处,尽量绕开,可还是不可避免地摔倒。

连续三天他都摔倒了,这条路对他来说,简直是噩梦。第四天的时候,他忽然听见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一个小男孩跑来,说:“叔叔,我帮你。”一只小手伸进他的手心。

他的心里吹进一股清凉的风。由男孩牵引,他很顺利地通过坑洼处。他刚想说声“谢谢”,男孩一转身,丢下一句“叔叔再见”,一溜烟跑了。

此后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后来他得知,孩子家就住在附近的住宅楼上,从阳台上,可以看得到这条路。他微笑着问,你家住哪一栋哪一层?他想视力恢复后登门感谢,感谢男孩,感谢男孩的父母。

男孩却沉默一会儿,说:“叔叔,妈妈说,不要告诉陌生人住在哪里。”他笑了,不再过问。后来,他带来一罐饼干想要送给男孩,没想到男孩又沉默一会儿,说:“叔叔,谢谢你!可妈妈说了,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转身又跑了。

从惊讶到感动,令他感动的是,尽管男孩心存警惕,却不妨碍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爱别人。

眼疾好了以后,朋友对我说,那个男孩教会他,不管世界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多爱一次,世界多一份光亮,而我们,也会因此多获一份温暖的力量。

启示:

其实,故事中的小男孩是很多家庭想要培养出的孩子。对陌生的世界存在戒心,但仍旧善良,愿意给予他人温暖。一个拥有良好品行,对世界充满爱的孩子,未来一定前程似锦。这样的孩子要比只会考试,只会学习的孩子,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让梦想每天壮大一点点

他出生于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母亲是邮政局的一位普通职工。母亲从小就对他寄予了很大希望,但他却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上小学的时候,他甚至从没有上课回答过一个问题。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游泳比赛,他就站在水边,战战栗栗地不敢向前一步。

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把孩子带到浅滩边,指着河水说:“跳下去。”他吓得赶紧往后退:“我没练过游泳,我怕。”

母亲拍着他的肩膀,耐心地说:“孩子,你要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被经验束缚了手脚,被恐惧吓破了胆。你看,我也不会游泳,但这只是个浅滩,不会有危险,你只要有勇气站在水中,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说着,母亲脱下鞋子,走入了水中。

他的心绷得紧紧的,在母亲的鼓励下也一点点用脚开始触碰水面,直至克服了对水的恐惧。母子两个上岸后,母亲问他:“你有什么梦想吗?”他毫不犹豫回答:“上大学。”母亲点点头说,“就朝着你的梦想努力吧!要知道,你的人生路还长,实现这个梦想后,你还会有下一个,只要你有今天跳下水的勇气,你的梦想会越来越大且每一个都会实现。”

自此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有勇气去挑战。最终,成为了一名商业界的成功人士。

启示:

有时候让孩子“顿悟”,可能就是父母的一个行为或者一句话。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擅长去利用每一次教育的机会,让孩子们一点点去理解,去体会。可能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不会像故事里写的这么顺畅,只一次提点就能让孩子充满动力。不过,多引导孩子几次又何妨呢?做个耐心且有智慧的父母吧!

困难,就这么一点

那年,他大学毕业后,怀着一股冲劲去了深圳。种种的不顺与失败,让他觉得灰心,甚至想到了放弃。于是,他背起行囊回家了。

本以为父亲会问他为什么突然回来,是不是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但父亲却只字不提。吃过晚饭,父亲突然提出要重新布置一下仓库。他虽然很累,也不知道工作量到底有多大,但毕竟是家里的独子,只能陪着父亲一起去了。

满满当当的仓库里,有一大半的空间都堆满了稻草,其他地方则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农具。父亲告诉他,仓库里的稻草,要全部挪到外面去,今晚就需要完成。他简直万念俱灰。

父亲看到他面露难色,说道:“别看那么多,其实并不麻烦,你不做,永远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你想的那么可怕。”说完,父亲就爬上梯子,给那些稻草打捆去了。

听父亲这样说,他只得硬着头皮一起干活。因为稻草不重,虽然看着堆满了整个仓库,但实际上却并不多,只需要按照顺序打捆,搬出去,整理好就可以了。父子两个,很快就做完了眼前的工作。

他坐在仓库外的板凳上,长舒一口气。看着成摞的稻草,很有成就感。这时,父亲悠悠的说:“其实,稻草也就这么多,困难也就这么一点。”

那一刻,他恍然大悟。临行前,父亲从手中摸出一张存折说:“这是你母亲这几天为你准备的,我们知道你肯定是遇到了难题。如果实在不行,就回来吧,家里还是有你吃的饭。”

后来,他的事业越来越顺,虽然依旧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总是可以解决。因为,他一直都记得父亲和他说的那句话:困难,就这么一点。

启示:

父母予以孩子的支持,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以外,还需要有精神上的引导。就像故事中的父亲一样,一方面告诉孩子,无论怎样,家庭都会是他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则不断推动他们前进,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如今,很多父母常常二者只能做到其一。如果只一味地呵护孩子,他们将失去自己独当一面的机会与能力,而只一味地要求他们不断向前,他们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0)

相关推荐

  • 谁之过

    谁之过 影片<误杀>中,铁腕女警长拉韫的儿子素察在一次争斗中差点戳瞎别人的眼睛,却在母亲的斡旋下逃脱了法律的严惩,继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夏令营之旅,他利用非法手段强暴了同行的平平,并留下 ...

  • 郭冬临为一道数学题连喝15瓶水,父母的爱有多拼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木子默」 愿有一人,念你冷暖,懂你悲欢 文/签约作者:酒窝郭春 01 时隔6年,郭冬临再登春晚,分别在辽宁和浙江,与不同的搭档带来了两个小品.都是以醉酒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 ...

  • 丰县乡村里,父亲和母亲的稻季

    11月29日,父亲和母亲的两亩稻子,都悉数拉回了家中,并全部打好,父亲说,估计亩产有1500斤.整个过程虽然很累,但面对丰收,他们还是很开心的.其实,父母完全可以采用机械化的设备去收割的,但他们舍不得 ...

  • 17岁男孩跳桥身亡: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是每一根稻草!

    17岁男孩和妈妈争吵,突然下车,跳桥身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那样地消失了.也不想说谁对谁错,都是为人父母,看出母亲的绝望和痛楚,也许一辈子都生活在自责和后悔中:孩子,你也有自己的委屈才那么决绝,可生命真 ...

  • 宁可事事宽待人,不可一时恕待已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也同样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0)

    寻找钻石 印度流传着一位生活殷实的农夫哈费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哈费特,老者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那么就可以继承王位."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3)

    选择无对错之分 一位父亲给孩子带来一个消息.某知名跨国公司正在招聘,录用后薪水丰厚.有这么好的机会,孩子当然很有兴趣.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前不久刚刚收到了来自当地企业的一份录用通知,虽然薪水一般,但是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4)

    成功的秘诀 对塑料大王王永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王永庆并没读过多少书,从小在米店当学徒,后来一步步发迹,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那么,王永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用真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5)

    人品就是实力 思坦因曼思是德国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失业和国内经济不景气,不远千里来到美国.他幸运地得到一家小工厂老板的看重,聘用他担任生产机器马达的技术人员.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马达坏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6)

    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松开.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松开呢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7)

    学会等待 神仙传授酿酒之法给两个凡人,叫他们将端午那天收割的稻子,与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中,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叶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8)

    活字印刷之祖毕升 北宋时期,雕刻印刷大为盛行.相传杭州西山有位号称"神刀王"的雕刻师傅,技术出众,很负盛名,却没有徒弟.那时毕升还是个小孩子,慕名前往拜师."神刀王&qu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9)

    闭门谢客的故事 我国早期的革命家邓中夏先生在北大读书时,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学习时间,为不受人干扰,他干脆写了个"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来访的客人看到字条后,如没重要事情便会 ...

  • 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100)

    自己是无法替代的 德国高龄老人夏洛特·达尔是个活泼好动,酷爱体育运动的老人.她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敢站在高高的跳台上做高难度动作,甚至还夺得了蒙特利尔世界老人花样跳水锦标赛的冠军. 让达尔太太感到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