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灵 | 记忆的音符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必要去铭记,可有些瞬间却就这样永远定格在自己的心中!
奶奶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了,奶奶的和蔼、慈祥、善良、勤劳和那种不认输的精气神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工作、学习。
奶奶生于民国十三年,出生于一户贫寒农家,姊妹5人,年序最长。民国十八年(1929年)天逢大旱,因生活所迫送给人家做养女,16岁与爷爷婚配,生育了三男四女,2013年1月2日仙游,逢盛世太平。
奶奶虽然不是党员,但她一直忠于党的事业。她曾经担任过乡和村妇联主任、供销社女司、人民代表等职务。奶奶一生中最遗憾的事,就是“就是斗大的字一个不识”。但她立志再苦再累一定要自己儿女们读书,她白天忙于田间地头、夜晚织布纺线,为别人的6个孩子做奶娘,饱经沧桑,历经困苦,将自己的儿女一个个供养成才。
记忆中,奶奶对我一直很偏爱,我总感觉自己就像奶奶的跟屁虫一样,奶奶去哪里我会跟到哪里,走在路上她会教我唱歌,教我数数,教我认识路边的花花草草。奶奶也会时不时的给我买新衣服,记忆最深的是我上小学一年级当选少先队员的那一天,我穿上了奶奶连夜为我缝制的确良粉红色的上衣,绿色的裤子,大姑给我绣的两只可爱的燕子如同我的心情一样展翅飞翔。我高兴地蹦蹦跳跳着,一只手里挥舞笤帚,另一只紧紧的攥着奶奶给我买红领巾的一毛六分钱,在微风中两条辫子来回晃动着,奶奶笑嘻嘻看着我的渐渐消失的背影……奶奶还经常让姑姑们在城市里给我买最流行的衣服,时尚的学习用品和我最爱小零食。因此,也招来了许多同龄人的羡慕和嫉妒。
记得在一个炎热夏天,树上知了吵得大家无法午睡。我躺在家里的炕上一会儿热的全身冒汗,一会儿冷的直打哆嗦,那天父母不在家,只有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看情况不妙,急忙找来隔壁的大爷,在架子车上铺上了被褥将我拉到镇上医院就诊。去医院路上,我躺在架子车上透过被子看到奶奶一只手拿着手帕搽汗,另一只拽着车绳用力向前拉着,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咱们要再快点,娃就少受点罪”。我迷迷糊糊的不知怎样进了急症室,等我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隐隐约约地听见奶奶和医生的对话,医生说:“老人家您真厉害,把娃送的太及时了,再晚点落下个后遗症就不好治”,奶奶急促地说:“千万不能让娃有啥事,让我有个啥都行”。另一个医生接着说:“还是您老太太有办法,刚才娃颤抖的那么厉害,连床都在抖动,您抱来了几床被子给娃盖上,用自己的身子压住暖和着孩子的身体”这时我的眼睛已经模糊了,看不清奶奶那忙碌的身影。我的病情有所好转,奶奶把我交给了医生,一路小跑着去了镇上的二姑家,带了毛巾、暖瓶和一碗热腾腾的面片,给我擦了手和脸,端着饭边喂我边说:“折腾了一天了没吃没喝,多吃点好的快,有劲才能下床跳”。刚吃完,二姑拿着住院用的一些零碎来了,才知道奶奶被我折腾的一天也未曾喝过、吃过,就在这时我的眼睛又被泪水模糊了。
奶奶很爱我,但对我从不娇惯。她教我清理卫生、教我折衣服、洗衣服,整理衣柜;她教我勤俭节约,教我读书写字,教我善良娴熟;她教我待人接物,教我为人处世,教我做淑女……
奶奶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她情愿自己多干点家务活,也不愿我把时间浪费在家里的琐事上。她经常会早早的叫我起床背书,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念过千边不如手过一遍”什么“头悬梁锥刺股”……最初都是从奶奶那里听来的。
在我上小学那个年代,她都知道找来做老师的邻居给我辅导作业。到了初中,为了便于我的学习,她硬是让我跟着在外教书的大伯念书,后来我也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省中专学校。想着这个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喘口气了,她却给说:“学习还不能放松,有机会上大学,争取拿个大学文凭”。参加工作以后,按照奶奶指引我拿了两个大学文凭。但是奶奶又给我提要求了 “你看人家现在都考研究生呢,你再好好努力努力一把考个研究生”。我诧异地给奶奶说:“你一个字不识,还知道研究生这么时髦词啊!”
我参加工作以后,每次回到家奶奶就给我讲,在单位要做一个勤快的人,要早点去打扫卫生、打开水,和同事搞好关系。工作上一定要积极认真负责,不该拿的东西就不拿,不该吃的不吃,“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手软。”
奶奶很善良,她喜欢给上门乞讨的人做饭吃,给衣服穿,给钱花,有时还会收留她们在家住上几天。奶奶很慈祥,她不只是把她的爱给了我,她对子孙个个更是百般呵护、言传身教。
奶奶,我想您,真的好想您。我挚爱的奶奶,不要再牵挂您的儿女子孙了,愿您在天堂快乐永远。
作者简介:梦溪灵,女,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紫荆村人,热爱家乡、喜欢读书写作。现工作于宝鸡市金台区水利局,在脱贫攻坚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已有五年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