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鲁克】第三回:友情岁月

孔子: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

德鲁克: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位多年前的老朋友。

孔子:哪一位?

德鲁克:马歇尔.麦克卢汉。

孔子:他是谁?

德鲁克: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

孔子:那很了不起。

德鲁克: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在新泽西的仲夏夜,刮起了大风暴,雷声轰轰,像是世界末日前夕。就在凌晨1点左右,我家的门铃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淋的已经落汤鸡的麦克卢汉。

孔子:有趣。

德鲁克:是的,当时他在三英里外蒙特克雷亚的上城办事,距离我家有三英里之遥。他一身湿漉漉的陈述他的理念,直到东方发白才离开。

孔子:真是有朋自远方来。

德鲁克:是啊,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在讲学和访友之后,刹那间他顿悟到了以前到现在苦思良久的东西,于是急着跑过来告诉我。

孔子:如此看来,确实是志同道合。

德鲁克:那一夜他所说的,很快就被整理成一本书,是他最重要,最清晰,却不是最有名的著作:《古登堡银河-印刷人的诞生》。两年之后,《理解媒介》出版,他因为此书名闻天下。

孔子:三种朋友有益,以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说的就是你们二人的关系。

(全文完)

正文相关出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1.1)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16.4)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