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巴迪欧:论戏剧 | 西东合集

(0)

相关推荐

  •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

    原创 肖旭 三国戏.水浒戏是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有显著位置,不仅数量多,内容也相当广泛.它们都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书之前,是小说成书的重要材料来源之一 ...

  • “团圆”“私奔”“惜别”(三)——《西厢记》结尾之探讨

    肖旭 (二) 由于戏曲兼顾不同层次的观众,再加上艺术家.艺术手段.创作主题与意图的不同以及他们审美情趣的独特建构,于是就在同一题材.同一故事中,翻出了样式繁多的诸如团圆.惜别.私奔等结尾类型,这反映出 ...

  • 影视演员为何频频回归戏剧舞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6 05:16 作者:戴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馆员,北京市文联评协会员.戏剧制作人) 近年来有许多"回归"舞台的影视演员,他 ...

  • 如果能让思想变得可见,我就会赞扬演员,无论他的手段如何。

                      译/蓝江   编者按:本书源自于阿兰·巴迪欧和尼古拉·张的公开对话,这次对话举办于2012年7月15日,是"观念的戏剧"(Théâtre des ...

  • 阿兰·巴迪欧:音乐与苦难 | 西东合集

    艾士薇 译 根据主题,瓦格纳通过怜悯的修辞学将苦难视为一种工具,并从不将其恢复为现时的经验. 我主张完全相反的主题.事实上,在瓦格纳的作品中所现存的苦难--当然不总是这样,但却很常见--可能在他的作品 ...

  • 阿兰·巴迪欧:我们能谈论电影吗? | 西东合集

    谭笑晗.肖熹 译 电影是一种不纯的艺术.它诚然是各种艺术的"合一",是寄生的,且不坚定,但作为当代艺术的力量,电影恰恰在于创造理念,以及各种理念的不纯性经过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但这 ...

  • 阿兰·巴迪欧:昆汀·梅亚苏恰为哲学史另辟蹊径 | 西东合集

    吴燕 译 I "哲学秩序"系列肩负的使命,并非仅仅为了出版成熟且完整的当代哲学著作,或不可或缺的历代哲学文献,还包括那些能够从中探知新意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以下问题作出了回应:&qu ...

  • 埃里克·本特利:论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 | 西东合集

    杨武能 译 一位很友好的批评家看过我在费城排演的<高加索灰阑记>后写道:"我们感觉,他对布景,对戏剧的种种传统表现手段,都漠不关心--他唯一重视的只是对白." 这果真是 ...

  • 欧仁·尤奈斯库:论先锋派 | 西东合集

    李化 译 看来,我是一个先锋派的剧作家了.因为既然我在这里,在这里参加先锋派戏剧的讨论会,我甚至觉得这是不用待言的,这完全是一次正式的会议. 现在,我们要问,先锋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并不是个戏剧学的 ...

  •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短篇小说的本质 | 西东合集

    谢楚聿 译 你为什么写作? 有时候,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自己也是写作者,所以自然带着一本正经.不可不问的腔调.但更常见的提问者是身材两倍魁梧于我的男士.他可能在餐桌上发现自己恰好与我同席,又想不到什么 ...

  • 沈泽宜:散文两则 | 西东合集

    逃亡 1937年初冬,日寇铁蹄开始践踏湖州.兵临城下,情况万分危急,湖州人开始倾城逃亡了.日机低飞盘旋,巨大的爆炸声不断传来.入夜,火光四起,城市在燃烧.我家加入了逃亡的人流.那是初冬的一个下午,那天 ...

  • 米歇尔·福柯:乌托邦身体 | 西东合集

    白轻 译 本文原为米歇尔·福柯1966年所做的两次无线电广播之一(另一次为<异托邦>[Les Hétérotopies],两次广播的时间分别是12月21日和7日),后于2004年由巴黎国家 ...

  • 孟晖:往昔的技术是那么美丽 | 西东合集

    首先必须清楚,科林·罗南改写的<中华科学文明史>绝不约等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因此即使认真读了科林·罗南的缩写本,并且也大致上读懂了,那也不要自以为窥见了李约瑟像海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