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掌管朱元璋亲兵十余年,女嫁朱棣胞弟,率蓝玉北征,被赐死
相关推荐
-
明太祖八次北征:永清沙漠,在此一举?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一批批来自北方的契丹大军开拔进了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别担心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这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在履行自己三年前的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大辽皇帝.尽管后继 ...
-
不作死就不会死!明朝最年轻的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的作死之路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年不过十余岁的常遇春之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仅次于李善长.徐达,位在李文忠.汤和.邓愈之上.常茂因此成为明朝初封年纪最小的国公.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于军中病逝,朱元璋对此深感 ...
-
蓝玉:巅峰功臣被灭3族,朱元璋在免死铁券上做了手脚,他不自知
原创2021-07-08 09:30·博史通今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太子朱标16岁,朱元璋为其举行大婚之礼,太子妃乃是常遇春之长女常氏.为了把太子的婚礼办好,礼部尚书陶凯亲自操办,严格按照古代 ...
-
大明开国第三功臣冯胜之死:没有战死在疆场,却毁于一席流言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大明开国第三功臣冯胜在他的大门外修筑了一个稻场,埋瓶在地下,架板为廊,走马为乐,借此回忆沙场的岁月.不想,此事被仇家告于太祖,诬陷他家在稻场下藏有武器,图谋不轨.于是朱元璋 ...
-
冯胜:跟随朱元璋43年,除徐达常遇春外,他功劳最大,死的也最冤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为正副元帅,率军25万北伐元朝.这一次,可谓良将尽出,明朝初年著名的将领,几乎都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北伐"之中,例如汤和.冯胜.傅友德.王弼. ...
-
朱元璋为何赐死当朝功臣冯胜,冯胜有后人吗
明朝开国名将冯胜骁勇善战,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论功,他不输于汤和和邓愈,仅次于常遇春.徐达,冯胜的功绩不消说,其人骁勇善战,为明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汗马功劳,却仍然逃不过被朱 ...
-
女青年艺术家郭剑琼,苦学毛体草书十余年,成绩竟然可以假乱真
说道毛体书法我想是没有人不知道的吧,他是伟人毛主席的字体,主要以草书为主.毛爷爷书法早期字形结构就很严谨,端正,可以看出他的正书功底,先取平正,后追险绝,而后复归平正,毛体书风,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颇有 ...
-
生前被朱元璋封为宋国公的冯胜结局如何?
生前被朱元璋封为宋国公的冯胜结局如何?
-
朱元璋袒护蓝玉:纳哈出投降时,蓝玉将其惹恼,朱元璋却严惩冯胜
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六月,纳哈出亲自到蓝玉军营投降,蓝玉十分高兴,盛情款待纳哈出. 蓝玉与纳哈出一起饮酒,两人相谈甚欢.纳哈出倒酒感谢蓝玉的宴请,蓝玉请他先饮,纳哈出一饮而尽,又倒了一杯酒 ...
-
宋濂被朱元璋称赞,与刘伯温齐名,教朱标十余年,为何晚年获罪?
宋濂,字景濂,一生手不释卷,没有一日不读书,"于学无所不通"(<明史·宋濂列传>),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章质朴简洁,与刘伯温并称为& ...
-
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冯胜(兄国用) 傅友德 廖永忠(赵庸) 杨璟 胡美
冯胜(兄国用) 傅友德 廖永忠(赵庸) 杨璟 胡美 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 ...
-
明朝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三的冯胜,与女婿见了一面,就被朱元璋赐死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功臣,"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冯胜有何功绩,地位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获封宋国公? 冯胜与廖永忠很相似,都是元末天下大乱后,和兄长筑寨以自保 ...
-
王弼:备受朱元璋器重,曾跟随冯胜、蓝玉北征,王阳明是他的后人
王弼祖籍定远,后来搬迁到临淮,他擅长使用的兵器是双刀,号称""双刀王". 元朝末年,王弼聚集同乡青壮,在三台山结下树栅自保.在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