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袒护蓝玉:纳哈出投降时,蓝玉将其惹恼,朱元璋却严惩冯胜
相关推荐
-
百家姓趣事典故——蓝姓
家谱传记 蓝玉柬太子 明朝初年,当太子朱标还健在时,蓝玉因为与朱标有亲戚关系,经常友好往来.有一次,蓝玉从蒙古班师回朝,面见朱标时,他告知太子说:"我观察燕王朱棣在他的封地,一举一动与皇帝一 ...
-
大明开国第三功臣冯胜之死:没有战死在疆场,却毁于一席流言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大明开国第三功臣冯胜在他的大门外修筑了一个稻场,埋瓶在地下,架板为廊,走马为乐,借此回忆沙场的岁月.不想,此事被仇家告于太祖,诬陷他家在稻场下藏有武器,图谋不轨.于是朱元璋 ...
-
1393年,凉国公蓝玉谋反被剥皮实草,然...
1393年,凉国公蓝玉谋反被剥皮实草,然后夷三族,受牵连的官员超过15000名,随后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和信国公汤和接连被召入京.二年后,冯胜因为私会女婿,朱元璋给他送去一杯毒酒. 冯胜,本名冯国 ...
-
不作死就不会死!明朝最年轻的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的作死之路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年不过十余岁的常遇春之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仅次于李善长.徐达,位在李文忠.汤和.邓愈之上.常茂因此成为明朝初封年纪最小的国公.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于军中病逝,朱元璋对此深感 ...
-
冯胜:跟随朱元璋43年,除徐达常遇春外,他功劳最大,死的也最冤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为正副元帅,率军25万北伐元朝.这一次,可谓良将尽出,明朝初年著名的将领,几乎都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北伐"之中,例如汤和.冯胜.傅友德.王弼. ...
-
明朝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三的冯胜,与女婿见了一面,就被朱元璋赐死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功臣,"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冯胜有何功绩,地位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获封宋国公? 冯胜与廖永忠很相似,都是元末天下大乱后,和兄长筑寨以自保 ...
-
清晨碎语 | 粗人蓝玉(20.12.27)
明朝初年,或者说朱元璋时代,有四大案,受四大案牵连被杀的官民上十万人,骇人听闻. 按时间先后排序,四大案之第一案是胡惟庸案. 老胡当时是丞相,朱元璋消灭了胡惟庸,从此中国就没有了丞相,也就没有了丞相制 ...
-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临走时寡妇担心怀孕,朱元璋的做法太厉害
=中国封建王朝的更迭与动荡,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鲜活的色彩,让中国历史变得丰富而有意义,不管任何一个朝代,每一个刚建立的王朝总是强大而充满生命的,每一个朝代都为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QQ浏览器, ...
-
朱元璋苦心经营数年,明朝武力征讨纳哈出的时机日渐成熟
因为先前数次派人招降,纳哈出均未理会,朱元璋于是转而招降辽东地区的其他北元势力.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九月,朱元璋派元降将黄俦去辽阳等地招降. 次年二月,北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降明朝,献上辽 ...
-
朱元璋放归的木华黎后裔纳哈出,后来被元顺帝封为辽阳行省左丞相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军攻占太平,生擒万户纳哈出. 纳哈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四杰之一木华黎的后裔. 朱元璋擒获纳哈出后,因为他是元朝功勋旧臣的后人而十分礼待,而纳哈出却常常闷闷 ...
-
朱元璋给大舅哥郭德成两块金子,郭德成出宫时故意把金子暴露在侍卫面前,郭兴知道真相后连说两声“佩服!佩...
一次,朱元璋和大舅哥郭德成喝酒,他赏赐了郭德成两锭金子,还让他别声张.出门后,郭德成吓得差点瘫倒,他将金子放在靴子里,在侍卫面前故意装醉摔倒,让金子掉了出来. 郭德成的父亲郭山甫会看相,当年朱元璋投奔 ...
-
一个锁匠挖出二战时的宝藏,价值高达220亿美元,结果怎么样了
如果给你一个有关宝藏的信息,你会选择偷偷寻宝呢?还是会选择大张旗鼓地寻宝呢?想必不少人在看到这个问题后,都会给出偷偷寻宝的答案来.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菲律宾却有一个很奇怪的小伙子.他在结识了一个侵菲 ...
-
风水先生提醒 :出丧时,什么人走棺材前面,什么人走棺材后面?千万不要走错
出丧时,就众孝子来说,是男孝子走在棺材前面,女孝子走在棺材后面.因此,有些人向外炫耀儿女双全的时候经常是这样说的:'我棺材前和棺材后的人都有了″.这就是说,男孝子走棺前,女孝子走棺后. 出丧时,就众孝 ...
-
肝脏出问题时,身体会亮起6个“红灯”,麻烦及时检查
一般情况下,保持肝脏功能正常才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因为肝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在人体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肝脏健康状态,很容易出现某些肝脏疾病而降低生活质量.肝脏疾病出现时 ...
-
1张纸1把盐,教你用电饭煲做网红焗鸡蛋,出锅时已是满屋飘香
1张纸1把盐,教你用电饭煲做网红焗鸡蛋,出锅时已是满屋飘香
-
刘禅投降时,蜀国实力到底如何?穷到剩姜维能打,投降是最好选项
三国末期,魏国权臣司马懿杀死大将军曹爽,其子司马师又废掉皇帝曹芳,司马家族至此权倾朝野,专心弄权,魏国也终于从自身的权利斗争中获得了统一.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认为结束三国鼎立,获得大统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