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通知能管得了学生家庭作业?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10项新规”。其中包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同时,要求各地要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小学生作业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讨论视野,“十项新规”甫出,舆论一片狂欢,说什么“学生有救了”“家长有救了”......感动的一塌糊涂。

其实,冷静来看,“十项作业新规”,看似新颖,实则新瓶装旧酒。倒是让公众觉得,作为国家教育的最高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生作业、手机、睡眠、补课、防控近视......絮絮叨叨,这也管,那也管,事无巨细,无微不至,这个婆婆还真不好当。

关于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早在1988年,原国家教委就颁布过《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量布置课外作业。做到: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得以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负责控制和调节学生每日的课外作业总量。

30多年过去了,时代在变化,学生家庭作业在变化,从“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而似乎不变的是教育部门心系学生、关心之情,隔三差五出台关于学生家庭作业的“重磅通知”、“新规”。老问题、新文件,教育部门乐于就学生家庭作业管理发通知,是不是有重复发文、滥发文件之嫌?这样年年岁岁发类似同一份文件,是不是降低了文件的严肃性?于此,到今天我们才明白,为什么教育系统的文件颇多?教育部这个头带的很不好。教育部每一次学生关于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的新规出台后,地方教育部门、基层学校都要组织人员学习,都要“以文件落实文件”,而学习落实的效果呢?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时至今日,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教育部门依然指望一纸通知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这是很不现实的。就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而言,有多少学校能做到、有多少家长会答应?僵硬的教育评价机制、来自家长的教育焦虑及整个社会精英教育的激励,共同催生了大量的家庭作业、课外作业。而事实上,给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既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也是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要求,所有人应该对此达成共同的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偏偏谁都不认可。由此,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一再突破量、时的上规定要求,从而,中小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怎么实现、中小学生睡得好怎么得到保证......

解决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的老大难题,教育部门出台新规、下发通知固然重要,但也要认识到如此舟车之劳,而收效甚微的尴尬。要跳出自我满足、掩耳盗铃、屡禁不止发文的怪圈,确确实实需要改变思路,拿出新举措。当然,解决学生家庭作业管理非教育部门一家之事,是整个社会考量的严肃问题,也非一日之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