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五所涉原阳、延津、滑县等考略
相关推荐
-
檀道庙(十九):大道断处,是黄河。
接上文. 49 据<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在初定河北地区后,想要给河东郡找一个能像西汉萧何那样"定关中".像东汉寇恂那样"平河内"的将帅之才,来看管住 ...
-
《印象上官》之黄河波痕
<水经注>载:"周定王五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今滑县境内),右径滑台城(今滑县城关),又东北径黎阳县(今浚县)南,又东北径凉城县(古县名,在今滑县东北),又东北为长寿津(今 ...
-
说说滑县和浚县“曾经的牵手”
滑县和浚县"水土相连,文脉相通,地缘相近.民风相似.人缘相亲.商缘相联,"历来有"滑浚收,顾九州"之说.滑县道口和浚县黎阳相距不到十公里,被誉为中国版图上距离最 ...
-
白马津头的畅想 文/郑国联
唐诗人高适 <夜别韦司士得城字>诗云:"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宋朝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中写 到"白马津头春水来,白鱼犹喜似江淮 ...
-
【苗固村的故事】之李白赋诗《发白马》
引子: 苗固,位于滑县老城北约5公里处,北距大伾山约7公里,东北至东南与堤上村.鱼池.井庄.八里铺.袁营.吴村.牛庄毗邻.苗固村历史悠久,在宋代以前村名为"宣房",后因宋朝军师苗训 ...
-
说“白马” 文/杜冠章
滑县,大部分的版图属于古代白马县,历史上境内还有不少以"白马"为名的古称,如白马津,白马山,白马渡,白马口,白马渎,白马驿等等."白马"可谓名著史册. &quo ...
-
《水经注》卷五所涉邢台、衡水等地域考略
B3 左渎又北,迳经城东,缭城西,又迳南宫县西,北注绛渎. 经县故城(经城),位于河北威县经镇乡经镇村西南·汉一唐.1987年调查城垣遗迹已不存,形制及面积不详.据史载,汉代置经县,宋代时废.该遗址应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漯河市、临泉县等地域考略
A6 颍水又东南,汝水枝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頟,城东三十里,世谓之大㶏水也.东南迳召陵县故城南,<春秋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师于召陵,责楚贡不入,即此处也.城内有大井,径数丈,水至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沈丘县、太和县等地域考略
A5 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上承平乡诸陂,东北迳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春秋左传>所谓顿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徙南,故曰南顿也.今其城在顿南三十余里.又东迳项城中,楚襄王所郭,以为别都.都内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商水县、项城市等地域考略
A4 颍水又东,㶏水注之,又东南迳博阳县故城东,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王莽更名乐嘉. 㶏水,即今河南商水县南沙河,为颍水支流.[1] 博阳县故城(乐嘉城),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商水县东 ...
-
水经注·卷五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径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王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执卫侯.是会也,晋 ...
-
《水经注》所涉“江已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略考
"江已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容容.夜.纟卤.湛.乘.牛渚.须无.无濡.营进.皇无.地零.侵离. 侵离水出广州晋兴郡,郡以太康中分郁林置.东至临尘,入郁. ...
-
《水经注》所涉弱水流沙等略考
△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 居延泽在其县故城东北.<尚书>所谓流沙者也.形如月生五日也.弱水入流沙,流沙,沙与水流行也.亦言出钟山,西行极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山有石赤.白色,以两石相打, ...
-
《水经注》所涉济南山川城邑考略
<水经.济水注>卷八(五) A8 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姜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 ...
-
《水经.沁水注》里的于姓祖根等考略
A2 △又南出山,过沁水县北. 沁水南迳石门,世谓之沁口.<魏土地记>曰:河内郡野王县西七十里,有沁水,左迳沁水城西,附城东南流也. 沁水城,具体不详.杨守敬认为<魏土地记>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