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五

(0)

相关推荐

  • 汉代包头 五原郡所辖古城 定名浅析

    汉代包头 五原郡所辖古城 定名浅析 梁 坚 包头地处黄河冲击形成的平原,北面有大青山环抱,南面有黄河缠绕,因昆都仑沟是穿越阴山南北的主要通道,战汉时期包头地区就成为了,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汇的主要 ...

  • 《水经注》卷五所涉碣石等考略

    C3 大河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西.<春秋左传.襄公十九年>:齐灵公废太子光而立公子牙,以夙沙卫为少傅.齐侯卒,崔杼逆光.光立,杀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卫奔高唐以叛,京相璠曰:本平原县,齐之西鄙 ...

  • 《水经.河水注》卷四蒲水、阴山县故城、丹水等考略

    河水又南合蒲水,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阴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阴山东麓南水,东北与长松水合,水出西丹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 蒲水,有学者认为蒲水即今宜川 ...

  • 《水经注》卷五虎牢关等考略

    河水又东,湨(jú)水入焉.<山海经>曰:和山,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阳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是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吕氏春秋& ...

  • 《水经注》里的黄河(河南篇·下)

    <水经注>里的黄河(河南篇·下)------<水经·河水注>卷五所涉河南地域考略杨年生摘要:本篇按"三层二维法"[①]即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 ...

  • 卷五(3/3)

    中牟易魏,故<地理志>曰:赵南至浮水繁阳,即是渎也.故渎东绝大河故渎,东迳五鹿之野.晋文公受块于野人,即此处矣.京相璠曰:今卫国县西北三十里有五鹿城,今属顿丘县.浮水故渎又东南,迳卫国邑城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新考(上)

    一.<水经.河水注>卷四风山.孟门.燕完水等考略 ○河水四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 ...

  • 《水经注》卷五邓里渠、四渎口、古东阿阿胶等考略

    B5 △又东北过东阿县北. 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津,河济名也.河水右历柯泽.<春 ...

  • 卷五(2/3)

    年>: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者也.金堤既建,故渠水断,尚谓之白马渎.故渎东迳鹿鸣城南,又东北,迳白马县之凉城北.<耆旧传>云:东郡白马县之神马亭,实中层峙,南北二百 ...

  • 《水经注》卷五所涉商河流域考略

    C2 △又东北,过杨虚县东,商河出焉. <地理志>杨虚,平原之隶县也.汉帝文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将庐为侯国也.城在高唐城之西南,<经>次于此,是不比也.商河首受河水,亦漯水及泽 ...

  • 《水经注》卷五所涉濮阳县、阳信县、乐陵县等故城考略

    B4 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东绝大河故渎,又迳平原县故城北,枝津右出,东北至安德县界,东会商河.屯氏别河南渎又东北,于平原界,又有枝渠右出,至安德县遂绝.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城北,首受大河故渎东出,亦通 ...

  • 《水经注》卷五所涉邢台、衡水等地域考略

    B3 左渎又北,迳经城东,缭城西,又迳南宫县西,北注绛渎. 经县故城(经城),位于河北威县经镇乡经镇村西南·汉一唐.1987年调查城垣遗迹已不存,形制及面积不详.据史载,汉代置经县,宋代时废.该遗址应 ...

  • 《水经注》卷五所涉濮阳、大名、平原、高唐、聊城等考略

    河水又东北,迳伍子胥庙南,祠在北岸,顿邱郡界,临侧长河,庙前有碑,魏青龙三年立.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述征记>曰:凉城到长寿津六十里. 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六十余里[1].<中国 ...

  • 《水经注》卷五所涉原阳、延津、滑县等考略

    河水又东北,迳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曰:文公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二年,河绝于扈.即于是也. 扈亭,按<左传>杜预注:扈,郑地,荥阳卷县 ...

  • ​《水经注》卷五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五  北魏郦道元 卷五 译文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径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王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