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寿宫夜话 】 几件器物与一个产业

(0)

相关推荐

  • 杨曙明作品《远去了的货郎担》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远去了的货郎担 淮安/杨曙明    如今这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让人烦不胜烦,不堪其 ...

  • 冻米糕

    冻米糕 年关越来越近,母亲忙进忙出的脚越来越沾不到地上了.她把厨房当成自己的主战场,她得划算好哪一天做芝麻糕.冻米糕,哪一天做姜糖,哪一天煎炸粗仔.薯片,哪一天炒花生.瓜子. 这些过年的茶点,都得排好 ...

  • 【中州作家】乐悠悠:货郎担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0] 货郎担 河南南阳      乐悠悠 货郎担,我老家又叫"换荒挑",是农耕年代,农村传统商贸活动的一种交易方式.隔三差五,货郎就会担着挑子 ...

  • 【旧岁月,旧物什】陈旭东||吆喝声声故乡情

    吆喝声声故乡情 陈旭东 "磨--剪--子来--戗--菜--刀--"一声悠长的乡音从楼下传来,顿感儿时飘荡在老家大街小巷的吆喝声仿佛又在脑海中响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家那一带,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怀扬《糖担子》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怀扬 [作者简介]王怀扬,曾用名王怀阳,江苏省淮安市人,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生,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上学期间就喜欢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爱好 ...

  • 258期/张牧羊作品《麦芽糖的味道》

    小菲说:很多令人至今回味的食物都留在记忆中的匣子,在时光的流转中,因为不再可能回味到这份味道,越显得心驰神往.或许这就是作者记忆里关于麦芽糖留在舌尖最美好的印记.它不仅仅来自于舌尖的情感,更来自心灵深 ...

  • 常振华:记忆中的麦芽糖|散文

    韩雪丽:婆婆要再婚? 文/常振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时光如水流转,冬至将近,猪年的春节屈指可数了. 冬日的暖阳和煦地普照着大地,昔日走村串户的挑担小货郎,长长的吆喝声"卖姜糖啰卖姜糖啰 ...

  • 【万寿宫夜话】万寿宫洪州窑专题博物馆展示器物介绍:战马与马蹬

    马在我国被驯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温良的优点,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早期马多被用来驾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十万,而骑兵大多不过五 ...

  • 万寿宫夜话:冻米糖与洪州窑的渊源

    编者按:作者张华青先生是丰城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在万寿宫(老博物馆)开办"洪州窑专题展"过程中,经常秉烛手谈,撰写了"万寿宫夜话"系列研究文章,本文即是其 ...

  • 万寿宫夜话:漫说万寿宫与洪州窑

    丰城万寿宫作为洪州窑专题展的展馆,似乎乃冥冥之中天意之作.万寿宫供奉的是许逊(239-374).许逊,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许逊幼时聪颖,不喜做官.2 ...

  • 万寿宫夜话:张巷大夫桥揭家的渊源及建筑艺术

    纵观揭氏家族的历史,不免让人扼腕叹息.这是怎样的一个氏族啊!他们即简单又复杂,即荣耀又多难.可以说,他们是一个与汉族及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氏族. 据<揭氏族谱>载:揭氏祖先史定从西汉协助 ...

  • 【 万寿宫夜话 】井田、市井与圈子文化

    <初学记>卷二四:"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故云也."这就是市井的解释,除了说明集市的来由,也解释了集市的大小.但是说者说明白了却不等于看明白了,因为这里的" ...

  • 【万寿宫夜话】 金、玉、青铜与陶瓷文化

    金.玉.青铜与陶瓷作为独立的物质,本身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这几者又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 最早出现的陶器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它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古人留存火种时掏挖的小土洞,小洞的土壁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狗肉不上席

    狗肉是一款很美味的佳肴,自人们驯养动物起,狗肉就是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但是看书时总有几个词语会进入眼帘,那就是诸如"狗肉不上席"."狗肉不上桌"之类.这似乎与现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汉晋时丰城人的发明:火照

    经验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经验往往带着不确定性,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带模糊性,尚未形成确切的量化的东西. 丰城烧制陶瓷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在汉代以前是以烧陶为主的.根据丰城的陶土,烧陶的温度可以在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洪州窑匣砵的发明

    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断的寻找着克服危害的办法,并因势利导,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洪州窑在晋代发明匣砵烧装烧就是一个典范. 匣钵的演变(从右至左) 当人们还停留在烧陶时期,一方面烧陶的温度不足以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