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北条)荆山
相关推荐
-
席丰山 || 赋冯学章(诗二首)
赋冯学章 席丰山 (一) 李贺故里冯学章, 教师退休住宜阳. 花甲之年争时光, 从不进那麻将场. 勤奋好学不释卷, 灵感来时写华章. 他的诗文真秀美, 佳作连连微信上. 他爱读那平台文, 写下评论都往 ...
-
【大荔诗词】石头:春山春水(外五首)
春山春水 文/石头 寒去春归古树翩,桃梨绽放蕊香妍. 盘山信马千徒岭,纸虎由缰一线天. 土坼斑鸠飞翠柳,石峦鸢隼走河沿. 太空云朵如诗画,江水湍流急路先. 沙尘暴 塞上突然沙石暴,黄埃覆盖腊梅葱. 嶂 ...
-
【大荔诗词】冯光普:黄河•渭河•洛河•无定河
黄河·渭河·洛河·无定河 文/石头 (一)黄河韵 急水浪花源渊流,九曲弯道十八稠. 一路放歌母亲河,日泻千里盘绕丘. 疾风暴雨浑洪峰,束缚蛟龙矫之柔. 上塑远古清史明,总是为国自乐悠. (二)渭河吟 ...
-
卷一百九十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太清一统志卷一百九十 同州府[二] 古蹟冯翊故城[今府治本古临晋也史记魏世家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又秦本纪惠王後十二年与梁王惠临晋汉 ...
-
【大荔诗词】石头:镰山桃花红(外五首)
镰山桃花红(外五首) 文/石头 镰山桃花红 晚夜星辰送埃尘,镰山白杨浅绿新. 暖风边舞韦庄过,拂面吟诗诵九春. 洛水灌区颜丽景,桃花朵朵红显身. 十里长坡桐倩美,一剪旧技满黄金. 六九水上浮 西岭飞来 ...
-
周初地理考,16
(四十)宣王猎漆沮,在朝邑华阴之间,不在扶风. 后来到了宣王时代,又有近畿之蒐.<诗·小雅·吉日>诗中说:"漆沮之从,天子之所."姚际恒<诗经通论>解释说: ...
-
【大荔诗词】石头:古风十首
古风十首 文/石头 冷酷无情 冰封大河鸠渗凉,冽风骑墙欺热光. 对岸峦山黄枯草,坼下恺雪莹土塘. 四九残杀棚白菜,龙柏不惧骨硬钢. 大地笑谈冷无能,东升旭日驱狷狂. 塞北雪 鹅毛飞天落塞北,俶时沙丘化 ...
-
湖北南漳:五位名人隐居在此
南漳是楚文化发源地,地处荆山的南漳县历史上5位有名的隐士:卞和.鬼谷子.司马徽.徐庶.冯哲夫等五人. 一.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 鬼谷子,名王禅,有多地相争, 战国时代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 ...
-
卷一百八十九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同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同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同州府表> <史部, ...
-
《水经注》卷三河水条湳水、圁水、诸次之水等流域新考
摘要:本文采用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空间维度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earth等工具着重从空间维度进行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实地调研及相关考古依据 ...
-
《水经注》里的荆山
△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东条山也. 卞和得玉璞于是山,楚王不理,怀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玉人理之,所谓和氏之玉焉. 荆山,荆山,在今湖北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水西岸.沮.漳二水发源于此.<尚书·禹贡 ...
-
《水经注》里的姑臧城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 都野泽,王乃昂等认为古都野泽约在今青土湖一带.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西北缘.甘肃省民勤县东北70km处,湖区属石羊河干三角洲 ...
-
《水经注》里的合离山
△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合黎山也. 合离山,<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合黎山.<元和志>卷40张掖县:"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亦作合离山 ...
-
《水经注》里的敦煌
△三危山在敦煌县南. <山海经>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圆百里.在鸟鼠山西,即<尚书>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也.<春秋传>曰: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瓜州,地名也 ...
-
《水经注》里的积石山
△积石在陇西河关县西南. <山海经>云:山在邓林山东,河所入也. 陇西河关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59年)置.属金城郡.东汉改属陇西郡.<汉书·地理志>曰:"河关,积石 ...
-
《水经注》里的鸟鼠同穴山
△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 郑玄曰: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馀,似鵽而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鼠内而鸟外. 孔安国曰:共为雌雄,杜彦达曰:同 ...
-
《水经注》里的嶓冢山
△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南条山也. 陇西氐道县,在天水放马滩地图1号图中,有一个带框的地名为"邸".李学勤先生认为:邸是县道一级地名,即后来的氐道,在今天水西南,属陇西郡.曹婉 ...
-
《水经注》里的朱圉山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朱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