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井十八巷,巷巷通街上”,大部分修水人都不知道...
老街 李荣浩 - 小黄



///
有人问我,“修水zui有烟火气息的地方在哪?”我的答案是老城。
老城里的烟火,比繁华的城市丰富的许多,每一条老巷都有洞悉人间故事的能力。每一口古井蕴含着修水古人的智慧与传承。

老城一隅


关于修水的“九井十八巷”,小编查阅了《义宁州志》,询问了许多老修水人。从一些历史资料得知,关于“九井十八巷”的记载也不尽相同。


义宁州志-清道光4年(1824年)版

-九井-
-十八巷-

《义宁州志》(清道光本)截图
-另一版本的十八巷-


根据记载,小编也在老城进行了实地探访,近年来,修水市容市貌变化更是“一步越千年”,“九井十八巷”则随着城市变迁而逐渐消失。目前只找到了以下现存井巷。如有描述不当之处或遗漏之处,也欢迎各位修水老乡指正。

与北京王府井或是上海弄堂一般,井巷是修水古城的动脉,外地人可以从街巷的名字中一窥当时修水的人文历史底蕴。
-周家井-


周家井,古为风凰山南麓一泉眼。至东汉该泉眼被拓展。唐朝中期帝洲亥市(今县城)被设为县治,古城先民用水激增,泉眼被砌修,称“一眼泉”。至清朝中期,泉东所建周八维祠出资掘深拓宽垒砌该泉成并,时人渐称该泉为“周家井”并沿用至今。清末同治年间,周家井誉为修水古城“九井十八巷”的“九井”之一。一九二七年八月、驻扎凤巘书院、县商会等地的工农草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其第一团官兵常来此井取水,后世亦称之为“红井” 。2017年县委县政在实施老城改造时,投资修繕,周围加砌围墙,井口加装安全设施,周家古井又重现风采。
///
-刘公井-



刘公井是乡民为纪念汉朝侍中官刘陵而命名。该井位于修水县城北鹦鹉街肖爷巷,与刘公庙相邻。刘公井是修水县城十口古井之一,始建年代不详。有据可考的是,该井在清代道光十年(1830年)修葺。民国十七年(1928年),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驻县城部队对该井进行整修。1992年县城匡彩华女士捐资维修。2019年县政府出资再次修鳝。井口圆形,井沿高0.7m,直径1.2m,井深数丈。现周围已砌圆形围墙以作安全防护,占地面积30平方米。刘公井千百年来一直是县城居民饮用水之源泉。井水清澈甜淳,冬暖夏凉,四季不枯,千载不涸。
///
除此之外小编还在城北老城区
找到了不属于九井之内的王家井和北门古井
-王家井-
王家井位于公敏巷,占地面积61.96平方米,修建于清朝,由二口水井组成,其中一口井沿为“中”字造型,另一口为“日”字造型,直径均为0.8米,水深约8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日本商人进驻修水县城经商,与当地商人共同投资修建两口水井,其中一口造“中”字型,另一口造“日”字型,象征中日民间世代友好。2018年县政府在旧城改造项目中投资将该井修复,拆除了外围杂乱附添建筑。
-北门古井-
北门古井的水还很清冽
我过去的时候还有老奶奶在那里打水



///
十八巷
-周家巷-




这些古巷富有特色的命名,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的人文特色和社会状况。如周家巷、殷家巷、余家巷、卢家巷、古家巷、肖爷巷等都是以巷内的姓氏祠堂为号的,当铺巷、铁炉巷是以巷内主要行业命名的,而华光巷、肖爷巷则是以巷内殿宇命名的,其它古巷的命名也各有千秋。
///
-余自荣巷-


-当铺巷(账铺巷)-



-卢家巷-



修水的街巷有着动人的格局,弯曲或笔直的小巷里,总会悄悄藏着一些修水人家。

-肖家巷-


-清泉巷-


-胡家巷-


-余家巷-




-冷家巷-


-古家巷-


-铁炉巷-


阅遍井巷,如饮尽一壶佳酿,醇厚浓烈,耐人回味
置身古道,望向天边的一轮月,心中微动
昔日的古人,又是怎样的一番生活景象
先辈不可追,古迹尚留存,老城是修水难以磨灭的记忆

现在时代巨变,修城也在与时俱进,维护工作热火朝天
身为一位修水人,我们应为此而骄傲,奋力拼搏
一同瞩目未来!
采编途中,小编发现了我们县城的文化底蕴实在是太足了
走进那些古建筑,仿佛一瞬穿越百年
马头墙,青砖黛瓦,台阁
镜头下的每一帧都很漂亮



丨内容来源:部分资料来源修水网,义宁州志,由修水在线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