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消失的归善县在桥东的遗迹

 惠州城桥东,因位于东新桥之东而得名。东至东湖西路,西至东新桥,南至西枝江,北至东江,这一块弹丸之地,曾经是惠阳县(归善县)的老县城。至今老惠州人还习惯把桥西老城称为“府城”,把桥东称为“县城”。就在这一小片地方,隐藏着众多的历史文物。虽然作为单独个体规模不大,但是在老县城的大街小巷之间,寻访这些文物点,颇有一种寻宝的感觉,可以用一条细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

说到桥东,第一时间就是水东街了。这条民国骑楼老街,命运多舛。可惜的是被拆掉了西面的一半,庆幸的是东面的一半在拆除的中途被叫停,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这是幸存的水东街东段,充满了惠州人记忆的一条老街。

铁炉湖老街,为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与水东街一同申报了省历史街区。整治后,这条老街整洁多了。

碑文:

  铁炉湖街区核心保护区西起和平横街,东至和平直街,南起铁炉湖,北至滨江东路,用地面积2.2公顷。

  铁炉湖原称铁葫芦,始建于南宋,为原归善县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宋代陈鹏飞因忤秦桧谪居惠州舍人巷(今桥西都市巷),其后代因督造城墙有功,获赏铁炉湖,陈氏利用筑城余砖石,修筑铁炉湖堤岸与路面,形成现存的街巷格局。建国后,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铁炉湖明清古街的保护,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立碑保护。至今,街区黄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集中成片,保存较完好,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其实铁炉湖老街早就名列惠州市文保单位了,可是一直未得到什么保护和管理。希望这次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能使这条老街重换光彩。

铁炉湖转个弯,在和平直街出东江边的那个门,就是老县城北门的遗址了。这是老县城古城墙唯一的遗址。

只是我对墙上挂着的“小北门”的牌子有点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叫“小”北门,难道还有“大”北门吗?或者是为了与府城的北门朝京门区别开来?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府城和县城是两座不同的城。我觉得直接叫“县城北门”更好些。

下图是老照片中的县城北门(娱江门)旧貌。

娱江门(北门)外貌

娱江门(北门)内貌

铁炉湖和北门的旁边,就是白鹤峰了。白鹤峰的名字人们不大熟悉,大家都习惯叫做“东坡亭”。这里曾经是苏东坡的故居所在地,建国后做了卫校,卫校搬走后又准备重修苏东坡故居,现在卫校老校已经拆得差不多了。

东坡亭旁边的老苏石像,高昂着头,默默地注视着这里的世事变迁,风水轮回。

白鹤峰上的东坡井,是唯一的历史见证。其他的,拆了建,建了拆。建的再好也不可能是文物吧?

白鹤峰上,还有林婆卖酒处、朱池墨沼,都只剩下一个名字,早就无迹可寻了。

白鹤峰上有一个名传于世的林婆卖酒处。林婆,又叫林行婆(信佛教而没有出家的老太太小行婆),是苏东坡在白鹤峰的邻居,以卖酒为生。因苏东坡在《上梁文》中提到“年丰米贱,林婆之酒可赊”而名传于世。据考,林婆卖酒处在白鹤峰西侧,即今惠州市卫校办公室前面的古老木棉树下。

白鹤峰旁的东坡亭粮仓(惠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计划经济的产物,现为惠城区文保单位。看苏东坡故居修复效果图,这里准备改造为展览区。

东坡亭粮仓往黄家塘转角处,有一口古井,这是惠州城内保存少有的古井。旁边的小巷,因其名为龙井巷(惠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龙井巷

  位于桥东仓背街的龙井巷因为一口“龙井”而得名,据说这口公用水井的水很清甜,用此井水泡龙井茶,特别清香,居民们都把这口井叫做“龙井”,井边的横巷也改叫“龙井巷”。

黄家塘路有一座天主教堂,新教堂旁的这座老教堂,才是文物。只是教堂外的铁门锁了,进不去。这是2010年10月拍的。

穿过龙井巷,就是惠新中路,著名的惠阳高级中学就在这条街上。惠高是在归善学宫的原址上建的,归善学宫是广东省文保单位,目前尚存戟门和大成殿。惠高的老芒果树不久前死掉了,可惜。

归善学宫

  归善学宫位于惠新中街1号学校内,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现存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重建的大成殿和戟门。

  归善学宫位于惠新中街1号学校内,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现存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重建的大成殿和戟门。戟门面阔五间,十二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硬山顶。正面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各6朵,为六铺作出三抄重拱计心造,里转六铺作出三抄偷心造。墙壁保存了数量不少的壁画,墀头施梅花纹饰砖雕及鲤鱼纹饰灰塑。大成殿面阔五间十二架橼屋,重檐歇山顶。正面上檐斗拱8朵,下檐12朵,外施五铺作双抄重拱计心造,里转五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两栋建筑在明代建筑风格中掺杂了清代结构,用材粗壮,工艺水平高,鱼龙叉手、雕花托脚、卷云驼墩雕工精细,为岭南的代表性建筑。

老惠高的后面,东坡小学里面是嘉祐寺遗址,苏东坡曾在该寺居住过不短的时间。嘉祐寺后来搬到了河南岸,当然现在的嘉祐寺旧址,也没啥看头了。

嘉祐寺

  嘉祐寺,在宋代是归善城效的一座小寺,今惠州市东坡小学即其故址。苏东坡寓惠期间,曾两次住在嘉祐寺,前后共一年二个多月,是他在惠州的三个居住地之一。苏东坡《和陶移居二首》其一的“昔我初来时,水东有幽宅。晨与鸦雀朝,暮与牛羊夕”诗中的“幽宅”指的就是嘉祐寺。地以人显,嘉祐寺也因为这位大文豪的不朽诗文名留千古。

惠阳高级中学往东走,在惠新东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叫桃子园的地方。当年这里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园林,众多的名流都曾在这里吟诗作对,把酒言欢。这块镶在门上的石匾,就是惠州才子江逢辰的墨宝。

可惜的是桃子园的园林早已不在了,四周建满了密密麻麻的民宅。就连要看镶着符翕和黄灿芳的墨迹,都要在小巷里转来转去,有排好找。

符翕手书的“梅坞”

黄灿芳手书“小桃源”

位于上塘街的东湖旅店,民国建筑。这里曾经作为抗战期间香港秘密大营救的惠州中转站,众多的文化名人如茅盾、廖沫沙、胡绳、胡风、邹韬奋等都曾入住东湖旅店。

现在已经重新装修,以“水东院子”的名号对外营业。我不知道里面是做什么生意的,刚好门外有两位街坊在交谈,一位问:“里面是做什么的?”一位答:“打麻将、弹琴的。”

(0)

相关推荐

  • 千年沧桑话桥东(一):十五年所做系列片《桥东》解说词1

    第一集:择水而居解说:在人类的很多意识还混沌未醒的时候,就知道了择水而居,两江交汇之处也就成为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最初起源的地方. 东江从江西寻乌的三百山蜿蜒南下,穿梅州,过河源,在惠州境内与它的一条主 ...

  • 打卡鹅城古街道③ | 铁炉湖:明清古街深存历史,风华正茂

    近年来,惠州主动抢抓机遇,坚持以人为中心促进城市发展,注重建管并举,发挥"绣花"功夫,多维度深化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助力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城市品质,在 ...

  • 明代状元陈谨在惠州的诗刻石匾

    元妙观外景(拍摄:东江) 两年前本人曾编写了一个帖子<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在惠州的题字>,把自己收集的古代状元.榜眼.探花(殿试一甲)在惠州留下的现存字迹罗列在一起.但是由于自己孤陋寡闻, ...

  • 《美丽惠州》走进东坡祠 追寻惠州的东坡记忆

    追寻东坡 900多年前,一位大文豪被放逐到了惠州.苏东坡的到来,为这个"岭南之地"带来了全方位的文化新气象,至今仍为人们所感念.在寓惠的日子里,东坡先生与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写 ...

  • 桥东故事:归善县城、古街和桃子园

    归善县城 南北朝时期南陈后主祯明三年,即公元589年,陈后主在桥东设立归善县治,但当时并没有修建城墙. 在桥东修建归善县城城墙,有文字记载,证据确凿,现在还留有遗迹的是在明朝.当时为了修建县城城墙,在 ...

  • 与东坡为邻,我家小区江景新苑的前世今生

    (敬请点击沙鸥说事,关注本公众号) 今天第一次进了江景新苑的业主群,看着密集的头像有点兴奋,哦,原来这些就是邻居啊.虽然我在这小区住了十多年,这些人却基本不认得,要不是这次疫情,也很少在家呆. 既然承 ...

  • 惠州城墙砖上的铭文

    上一期谈了惠州的古城墙和城门,这里再来谈谈惠州城墙砖上的铭文.我去过国内一些地方保存完好的古城,发现不少地方的古城墙砖上,都烙有铭文.比如南京.西安.赣州.荆州等地的古城,城墙砖上都烙有内容各异的文字 ...

  • 100年前的惠州归善县城北门和城墙

    近日偶然在"孔夫子旧书网"看到一张在售的惠州古城墙老照片,标题是"民国1920年广东惠阳归善县城北门娱江门附近城墙城门全景高清银盐老照片",标价3350元.下面 ...

  • “九井十八巷,巷巷通街上”,大部分修水人都不知道...

    老街 李荣浩 - 小黄 温暖的民间烟火,城市的文脉之根. "你好,九井十八巷" /// 有人问我,"修水zui有烟火气息的地方在哪?"我的答案是老城. 老城里的 ...

  • 重出水面的东坡钓矶石

    2004年,东江水利枢纽蓄水前的钓矶石 近日,市水利局发出通告:为增强市区河涌水动力,更好改善水环境,检验水利工程调度规程,确保市区防洪排涝安全,市水利局联合相关部门及单位开展东江水利枢纽潮汐调度.调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3

    03 百代观法 自苏轼辞世到清宣统皇帝退位的800多年间,每逢重要官员到任惠州,首要之事就是拜谒白鹤峰东坡祠.清朝归善知县蔡梦麟在<重修东坡祠记>中说苏轼"寓惠三年,善政善教,百 ...

  • 苏轼散步的松风亭原来在这里

    文:峤峤 东东 琳琳 仙子 老聂 前天上课拿苏轼的<记游松风亭>来做断句练习,顺便请同学们查查当年苏轼散步的松风亭到底在现在的惠州哪儿. 孩子们还是很积极的. 峄峤同学发来一张图,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