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乡村轶事

龙洞镇处于云阳县最东端,幅员辽阔,东与奉节县接壤,是全重庆市唯一跨江而治的乡镇。龙洞的建置沿革,最早可溯及明朝。据老人们说,龙洞乡政府一侧的小龙山与寨子山,今天相距数公里,古时却是连成一体的。山脚有一巨型洞穴,有阴河水从洞中流出,龙洞的地名即源于此。但仅限于口头传说,并无史书记载。龙洞在明朝以前叫“巴乡村”,则是有书为证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村侧有溪,溪中多灵寿木。中有鱼,其头似羊,丰肉少骨,美于余鱼。”这里的巴乡村,史家普遍认为就是今天的龙洞镇。除了有书为证,也有口口相传的历史为证。原龙洞乡政府所在地(现已沉湖底),小地名“坝上”。学者认为,它就是“巴乡”的误读。

  郦道元,北魏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水经》是三国时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仅一万多字,对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情况语焉不详。郦道元利用自己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给《水经》作注,即后来的《水经注》。

  古代巴国的酒,以巴乡村酿造的“巴乡清”最为有名,以致秦昭王与板楯蛮(巴人的一支)订立盟约时,也以此为质。他们刻石为盟:“秦犯夷(古代称巴人为蛮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这里的“清酒”即巴乡清,它可以跟黄金铸造的金龙等价,作为双方信誉的抵押品,足见其身价之高贵,足见人们喜爱它的程度之深。

  据《山海经》载,灵寿木为远古一种奇树,似木类竹,长有枝节,高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顶端自曲。老者以此为杖,日久则“敏思捷行(灵)、祛病延寿(寿)”,故将此树命名为“灵寿木”。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灵寿木”的根和皮可以入药的记载。

  巴乡村有鱼似羊,这鱼,一说是今天的娃娃鱼,一说已经绝迹,就像灵寿木今天已经绝迹一样。我认为它就是龙洞一侧的阴河水里流出来的普通鱼。因为本县的鱼泉镇有一口山泉,里面不时有鱼冒出来,与外面的鱼并没有区别,当地居民却称为“羊鱼”。郦道元卒于公元527年,他写《水经注》时,并未到我们当地来考查过,而是根据方志整理而成。可能他把方志中的羊鱼,误认为“有鱼似羊”了。

  巴乡村生产的巴乡清酒,成了巴国第一品牌,这在今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他们认为龙洞是大山区,既没有市场,又没有支撑酒业发展的原料。

  这个推测把古今混为一谈了。一是巴乡村与故陵隔江相望,故陵在历史上曾一度为“巴子国都邑”,两度为郡治所在地。隔江相望的巴乡村就在皇城根下,就在郡治对门,自然具有广阔的市场。二是龙洞虽然山大坡陡,出产粮食不多,但与龙洞一山之隔的公平桂坝一带,却是奉节县的粮仓。在没有陆路交通的古代,这些粮食要寻找出路,最佳途径是通过龙洞的山山岭岭,运到长江边,再通过黄金水道销往全国各地。据老人们回忆,民国时,公平桂坝至龙洞的江边码头上,每天都有数千人在运送军粮,即可佐证。

  其实现在居住在巴乡村的人,并不是巴人的后裔。巴乡村的巴人,在明朝末年就绝迹了,今人多是清康乾时期从湖广迁上来的移民。古代巴人多穴居,当地人至今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蛮子洞。在兴建移民新镇时,曾挖出不少蛮子洞。洞高一人出头,长宽一丈有余,生活设施极其简陋,唯有几只破碗而已。

  从黄土断面上,可以看出有四个文化堆积层。五十年前,龙洞在一个叫作唐坊的地方建粮站,民工们在挖土石方的时候,也发现坟下有坟,最多的地方有四层。坟与坟之间,相距不过一、二米。唐坊这个地方,相传是唐朝的一个兵站。民工们还挖出过身佩青铜宝剑的将军,是站立着被人掩埋的。这种埋葬方式,是对军人的褒奖,还是当时流行的丧葬风俗,不得而知。

  三峡工程畜水以后,巴人活动过的地方,都被水给涮出来了。水退以后,凡有大坑的地方,必是古代的蛮子洞。凡突然凹下一条槽的地方,此地必埋过一个古巴人。

  巴国的灭亡,是自己引狼入室的结果。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应巴的要求,使张仪、司马错率大军南下,灭了蜀国。仪贪巴之富,执王以归。在江州(今重庆渝中区)设立巴郡,成为秦始皇36郡之一,分其地为41县。从此,这个古老的民族便从历史长河中神秘失踪了,两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淡忘。

  巴人的历史没有系统记载,只是零零星星地散落在稗官野史中。《水经注》里的只言片语,距巴国灭亡也有800多年了。它就像一团云遮雾绕的谜,后人想解却解不开,亟需发掘和研究。因此我收集事理了这段有关古巴乡村的历史,和今人发现的有关巴人的点点滴滴,为有志于此的后人留下一段史料。

(0)

相关推荐

  • 鱼盐之地

    ​鱼盐之地: 凭借鱼盐经济"发家致富"的巴国 盐自古以来 都非常重要 牵动着国家经济 人体也不可或缺 古代的盐决定了 国家的存亡 经济的富强 许多国家部族 为了争抢食盐 发动不少战 ...

  • 三峡土著

    陶塑 2013.4.30摄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流域发现了远古人类活动遗迹,这就是巫山人.他们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一带. 人类历史演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先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陈天宁 ‖ 武胜县域文化初探

    武胜县宣传片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 武胜县域文化初探 陈天宁 武胜,位于嘉陵江中游,古属巴国辖地,在巴郡(今重庆市巴南区至忠县一带).巴西郡(今阆中一带).巴东郡(今云阳.奉 ...

  • 乡村轶事(之二)——一九六九年的农村秧歌会

    乡村轶事(之二)--一九六九年的农村秧歌会            远去的驿站 记得一九六九年的正月,那一年,风靡全国的文革运动逐渐度过了疾风暴雨时期,趋于平缓,内蒙古自治区的"挖肃" ...

  • 乡村轶事

    乡村轶事 王义和 老家村南,有座省属扬水机站,就坐落在河北省境内的雄(雄县)霸(霸州)交界处的分洪道北岸的六郎堤上.儿时扬水机站的前池槽里满是澄澈碧透的河水,每年夏天,附近几个村庄的青壮年汉子和顽皮的 ...

  • 散文 《乡村轶事二》

    夏日的一天特别长,单就午饭后歇晌的那段时间,就长的没有尽头,这是我们最想要的时光,老师以为我们在家,家长以为我们在学校,嘿嘿......今天从家里一出来,小桃就嘱咐我们不要走西坑沿儿那边,因为大人说那 ...

  • 散文 乡村轶事三

    点击关注"冀南文学"-欣赏更多文学作品                  ----------------------- 责编:冀凌云  安然 乡村轶事(三) 火焰139 夕阳这时 ...

  • 【远方•夜读】北京《乡村轶事》作者•陈坚 主播•噶玛曲措

    乡村轶事 文/陈坚 我从十八岁中学高中毕业,就去了一个比较贫困的小乡村插队落户,那个村庄四面环山,连绵不断的群山属于半丘陵地带,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给人有一种荒凉的感觉,村庄里的房子,都是用土坯子垒起 ...

  • 【中州作家】索成安:乡村轶事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13] 乡村轶事 河南洛阳      索成安 以豫西为代表的河洛地区,是我的故乡.以洛阳为中心,向东西南北绵延幅射二三百里,口音基本上完全相似,一些众说周知的方言俚 ...

  • 屈树东:乡村轶事之——一吻定终身|故事

    云谁之思:说话的艺术|随笔 文/屈树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七十年代有一年,生产队杀猪了,家家兴高采烈的去分肉,老万家是地主,成份高,老万的儿子万文广分肉时只能站到分肉队伍后面,轮到他时,猪肉已都 ...

  • 屈树东:乡村轶事|散文

    吴洛加:世上美食千千万,最难割舍的是 父亲的味道|散文 文/屈树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记得小时候家里房子多,每次社员开会都在我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开批斗会,开批斗会总要找个斗争对象,我们队里只有一 ...

  • 屈树东:乡村轶事——偷猪|小说

    韦菊梅:你途经我生命的好时光|散文 文/屈树东 [作者简介]屈树东,教师,爱好写作,作协会员,先后在全国各刊物媒体发表作品多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野猪沟的村里,一组杨贵财和村民杨贵超不知什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