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医路随记》——汗证辨治经验
相关推荐
-
天气渐凉却经常出汗 试试按揉这两个穴位
一场秋雨一场寒,最近气温逐渐走低,夏季的燥热已经消退,但有些人白天还是会经常出汗,只要稍微一活动出汗还会加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副主任医师刘洋表示,这是自汗,多因脾肺气虚引起,患者常表现为 ...
-
虚汗停颗粒,和气阴两虚的盗汗
一入秋,有人晚上睡觉就出好多汗.这个汗呢,不是醒着出的.它就是在睡着的时候出汗,等到醒来,汗就止了. 这个出汗的情况,不是因为盖得多,穿得多了,吃了热性的了,等等. 它就是单纯的,在睡着的时候,无缘无 ...
-
动则头颈出汗!盗汗、自汗、冷汗?一次性分清,教你简单办法
出汗这件事儿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正常人都出汗,但是太容易出汗,出汗太多,动一动就一身汗,那就是身体有情况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说. 第一种情况,自汗 白天,没做剧烈活动,天气也不热,坐在那 ...
-
这两种是农村扔掉的东西,却是治疗自汗、盗汗的良药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主管中药师 叶文华 浑汗如雨的日子又到了,一年四季里,汗水就在此时最受瞩目. 在炎炎夏日,出汗最为常见不过的了.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当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时 ...
-
孩子夏季多汗,用好这4个止汗方,不当“小汗人”
图片来源:图蜗创意 天气越发炎热,孩子的小汗珠也越发多了起来--先提醒各位家长,夏天出汗多,记得少量多次叮嘱孩子喝水,不要等孩子口渴了,才想起喝水. 关于孩子夏季出汗多,最近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在空调 ...
-
自汗、出汗多?老中医分享汗证辨治六法!从多方面快速止汗身清爽
自汗、出汗多?老中医分享汗证辨治六法!从多方面快速止汗身清爽
-
(11)《医路随记》—儿科运用苍术经验
儿科运用苍术经验 由于脾胃失和而引起的小儿泄泻.疳积.厌食.贫血等常见病证,可用运脾升清之苍术,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并随证配伍使用. (1)泄泻:湿热证多见,湿为氤氳之气,清阳被困,导致脾胃升降失司,水 ...
-
(13)《医路随记》—三两三经验
三两三 "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 ...
-
(26)《医路随记》——赤小豆当归散治湿热型前列腺增生小便排出不畅
患者,男,60多岁,前列腺增生,不能自行排尿,常借助导尿排出,导尿后检查发现白细胞(+).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口气较重. 处方:赤小豆30g.败酱草30g.大黄15g.当归20g,水煎服. 服 ...
-
(33)《医路随记》——祝谌予经验之钩藤配薄荷主治久咳不愈
名老中医祝谌予发掘的民间验方--钩藤配薄荷主治久咳不愈.上世纪30年代曾治疗一例久咳不愈的老年妇女,经多方医治无效,后服用某民间验方霍然而愈,索方观之,仅用钩藤.薄荷两味,沸水冲后代茶频饮.钩藤甘寒, ...
-
(23)《医路随记》——坤宁汤治疗更年期潮汗
妇女更年期为45岁至55岁, 50左右为更年期高峰期,此时更年期症状表现尤为突出.更年期综合征根源于血虚于下,气浮于上:阴虚于下,阳浮于上. (1)更年期症状 ①月经异常:月经先期或后期或量少等, 5 ...
-
(52)《医路随记》——冉品珍肿病辨治五类
肿病,临床绝大部分是因五脏停水或外感风湿.内伤水谷,主要症状是按之没指凹陷.冉品珍老师将肿病归纳为5大类. 1.水肿 (1)肺水 肺合皮毛,肺有水气,外感风邪,风水相搏,溢于肌肤,发为风水,亦名肺水. ...
-
(54《医路随记》——柴胡桂枝汤临床治疗七证
(1)外感病 治疗外感病.少阳不和兼有太阳表证.四肢疼痛者. (2)肝胆疾患 治疗肝胆疾患.如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结石等又伴见四肢关节烦疼者. (3)痹证伴肝气郁结 治疗痹证伴肝气郁结者. (4)神 ...
-
(1)《医路随记》—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病例:患儿男,体质较差,经常性感冒,严重影响到学习合生活.特爱出汗,汗后受风便会感冒. 治疗:内服玉屏风散加参苓白术丸,外用取嚏法散寒邪.若感受风寒,打喷嚏或鼻子堵塞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