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常德:韩公渡——城址村里彩莲人

常德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以保护和利用古索县城址文化为契机,创建旅游新镇、发展乡村旅游,近千亩集莲花、莲籽、莲藕、观光、旅游、经济于一体的独特“荷”文化成为当地农民的“聚宝盆”。

2016年夏秋交替之际,我跟随城址村的杨哥体验了一次采莲人的艰苦。

杨哥今年53岁,种了8亩莲田,孩子在外打工,在他家门口路过时,正好碰上杨哥挑着一担竹篓走出来,脚上绑着布条。一看便知是准备下田采摘莲蓬的。

尾随杨哥后面大约走了一公里来到他的田边。

荷塘的荷叶近两米高,杨哥身着长衣、长裤“全副武装”下到田里。他肩上前后跨背着两个蛇皮袋,一踏进荷塘,整个人就完全消失了,我站在岸上尽力调整角度追踪他。

荷花茎叶上全是小刺,虽然穿着长衣、长裤,但稍不留神,杨哥手指上就被刮了一道小口子。

夏秋交替之际,采莲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为了避开中午严热的高温,采莲人每天天刚亮就下到田里,即使这样,他们每天还是要在高温下忙碌5到6个小时。

荷塘里水很浅,污泥却很深。杨哥穿着笨重的长衣长裤。在污泥中深一脚浅一脚地的采摘了十来分钟,豆大的汗珠就顺着他的脸颊直往下流,整个衣服都湿透了。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采摘,杨哥装了满满一袋莲蓬回到岸边。他告诉我,每天他要采摘好几担莲蓬,虽然很辛苦,但也很满足。

临近中午,汗水湿透衣背的杨哥还在莲田里不停的穿行,我劝他休息一下,别这么急。

杨哥憨厚地笑着回答:“不能休息啊,这莲籽都成熟了,如果遇上暴风雨之类的天气,莲籽就会掉落”。说完便继续采摘。

除了高温烈日,满身泥水的在荷叶间劳碌穿行,还有手被莲梗上的刺刺伤,莲农辛勤的劳作要持续80天左右。

如今,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应季莳蔬,都已走进普通民众的厨房,丰富的吃食,令人应接不暇,大有吃食疲劳之感,于是,追求新巧,寻求野趣,却成为时尚。莲食品成为如今人们舌尖上的绿色食品。

日出而作、而落而息,肩上的蛇皮袋成了他们收获的希望,他们习惯了莲蓬里“淘金”,怀揣着莲蓬梦而眠。

相关链接:

常德市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是汉代古索县城遗址所在地,始建于战国时期,据史料记载有2500年历史。遗址内遍布战国遗物、汉砖、汉瓦和汉代陶器瓷片,是湖南现今最大且保存最好的汉代古城遗址。1983年,遗址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极具特色,每年夏天千亩荷花争奇斗艳,辉映古城,让人流年忘返。

“图说常德!图片说话!话说常德!只要你需拍!我就尽心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