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妈妈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44

妈妈

文/张红梅

马上要到阴历十月初一了,这是一个给去世亲人送寒衣的日子。妈妈去世后,最初的头七、三七、五十天、百天、一周年、三周年每个日子都记得很清楚,我们姊妹和在家的娃们都会聚集回去给妈烧个纸。那时回家总觉得空荡荡的,没有妈就没有了被牵挂,每次都会落泪。但三周年后,每年清明,春节一般就三哥代表一下,我很少参与这些仪式,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在我的相册中,找到了妈妈生前最隆重最喜庆的一张照片,是爹80岁大寿时,给他们一起照的。记忆里妈还是没生病前的样子,瘦瘦小小,走路风风火火。妈如果活着,今年才84岁。
妈妈没有生日,这个事情还得从她出生,从她身上的弹孔说起。妈妈1936年7月出生在河南新乡辉县市,娘家姓杨,在当地是大户。
妈妈出生才几天,一天深夜家里就被土匪抢了。当晚外婆抱着妈妈躲在床底下,结果土匪一看床下有人,就打了一枪。这一枪从妈妈后背穿透前胸,打进了外婆的身体里,外婆当场就去世了。等土匪走了,村里抢救的人看到妈妈身上都是血,那么小肯定救不活了,就没人管她。等其他大人都救完了,妈妈的三堂哥(比她大20多岁)看她还在哭,就让媳妇喂奶,竟然还能自己吃,妈妈命大被救活了。但她身上留下了一个弹痕,右肩伤口较小,前胸心口上方的伤疤如同种的牛痘花一样。
因为妈妈和舅舅都小,外公就又娶了外婆的二妹。妈六岁时,外公去世,第二年妈妈的二姨就是后续的妈妈(妈称其为孇)也去世了。妈妈就由她的三堂嫂和小姨开始轮流照看。小姨结婚后,妈妈认了一个干娘,主要跟着干娘生活,除了42年前后日本人侵略河南时让人害怕外,其他日子还相对平稳。
河南解放时,妈妈十一、二岁,妈妈的干娘家被定为地主,村里开始斗地主,那些人天天打老太太让交钱,她一挨打就交一点财物,最后交的没啥交了,还打她。有一天一大早,干娘就给妈妈做了最爱吃的豆子饭,吃完让她穿上新衣服去小姨家玩,临出门,叮咛妈妈是7月几日的生日,一定要记住。结果中午妈妈回来时,看到家门口全都是人,她的干娘已经投井死了,妈妈哭呀哭,连难过带害怕,把生日也忘光光的了。
妈妈生日在七月,爹在八月,后来日子好了每年爹过生日时,妈跟着吃两口好吃的就算把自己的生日一起过了。苦日子妈妈都熬过来了,后面生活质量也好了,经济条件也好了,妈的身体一直觉很好,我们都觉得妈活到九十多岁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至今对于她的过早离世,心里还是挺难过的。
妈妈脾气好,勤劳善良,与人无争,任劳任怨。她爱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姊妹。家里最能容忍爹的暴脾气的就是她了。妈和爹也会因为种庄稼的意见不一致而争吵,最终还是老爹拿主意。大多时候,妈是不发声的,自己忍着,只是埋头苦干。妈是干活的好手,在生产队时,割麦时割的最快。后来分包到户以后,她就更勤快了,自己家的地一点都不浪费,麦子棉花、玉米花生豆子套种,什么高产种什么,地梁子和地头都要点种上各种豆子,地头种菜。
妈妈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糟蹋粮食有罪呢。她说过,有一年(应该是60年代初)麦苗刚抽穗时,家里就没有吃的了。干了一上午活,往回走的路上,突然想起到家都没啥下锅了,咋办呀。我看着麦地里没熟的庄稼,坐在地头就哭开了,真是麦尖黄哭断肠。前巷里淑霞看到我在地头哭,问我咋了?我说,咋办呀,七八口人等着吃饭呢,没粮了。人家好心,回去把她家发霉的几斤玉米面送到咱家。一家人打成玉米疙瘩汤美美吃了几顿。生产队大集体吃食堂的时候,每一次蒸馍都要用咱家的大铁笼,那是我从河南带来的,其他人不会用,所以,每一次蒸馍都必须叫我。每一回都能多吃几个,顺便还可以给你哥姐他们带几个,那时候还没有你。妈一般吃饭的时候不太吃菜,除非是炒的菜太多,倒了可惜。她说有白麦面馍吃着豆子稀饭喝着就很幸福。
妈妈最拿手最喜欢做的饭就是洗面筋汤,每年西红柿下来时,都要做几次,那时候都是自家种的麦子磨的面粉,洗的面筋很多,最后出锅时用过油葱花烧的热热的刺啦一声浇在锅里,香气四溢满院飘香。我和铜川的堂姐最小,当时大伯总想让孩子都来农村锻炼一下,怎么说堂姐都是城里人,每次下地虫子都会把她吓哭。妈妈就让她在家做饭。秀云姐说婶子太苦自己了,每次吃饭都是坐在灶火前,或在厨房门口。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在家织布纺线,半夜还要起来给骡子添草。妈总是给我和秀云姐晚上加餐,做鸡蛋汤,烙油饼或者炒馍花。
妈妈的为人哲学就是,说闲话落不是。一般农闲了,妇女们都爱串个门,说说张家长李家短。但是妈不爱串门,在我记忆里除了村子里谁家红白喜事妈去别人家帮忙外,一般都是和人家在门口简单把事情说完就走,从来不去别人家长坐,这可能就是妈妈从小寄人篱下,早早看参透的人情世故。她不去别人家,但人家来了她依旧很好客。门口有一个洋槐树,是妈妈自己种的,一到夏天大树底下巷子里来乘凉的人很多,老爹把录音机里面的豫剧放的震天响,成了一个大的露天客厅。
妈妈是万事不求人的性格,凡是总是自己想办法不去麻烦别人。她好像在家永远都有做不完的活,地里农活做完了,做家务。纺线织布缠娄穗搓麻绳做鞋这些日常不说,她还自己绑笤帚扎篦子,能自己做的绝不花钱去买。妈没有学过裁缝,做棉衣时总是找一个旧衣服沓在上面,比样做。妈有时候又是匠人,冬天盘炉子,猪圈倒了盘猪圈,鸡窝倒了磊鸡窝。后院不是养鸡就是养鹅,小时候买本子,偶尔的学费,还有家里的盐糖酱油醋,都是妈卖鸡蛋的钱攒的。家里猪呀羊呀不断,后来又养母牛,每年卖一头小牛犊补贴家用。三哥结婚后,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慢慢的这些都不养了。
妈妈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她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些事情,都是她活着时的碎碎念,听过很多遍,妈说出来的全都是苦难,那是她一点一点煎熬过来的岁月,如同昨日。
妈妈最后的日子是幸福的,儿孙们都很尽心。她也很高兴,妈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她很珍惜自己的家,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宝。她对孩子没有啥要求,只要孩子对她些微的好,她都记得。每次我回去,她都给我说谁都来看她了。2014年10月最后的那二十多天妈就不再说话了,基本处于昏睡状态。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当妈离开时,还是猝不及防的心痛难过,撕心裂肺的不舍得。每个做儿女的心里都驻扎着让父母亲人长命百岁的愿望。而今,我只能借此时节回忆过往祭奠一下已经离开六周年的妈妈。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穿针引线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妈妈的织布机

作者简介

张红梅,70后,大荔人在阎良工作,财务工作者,喜欢素简生活,追求内心的丰盈。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大荔诗词】高华丽:守候亲情(外一首)

    守候亲情 文/高华丽 异乡的城市车水马龙 空气里流动着年的气氛 华灯初上大红灯笼高挂 他乡的街道写满回归 脱掉工装的你仰望苍穹 星星点缀蓝幕闪烁其辞 你说   妈   回不去了 孩儿异乡固守信念 故乡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父亲的脊梁II秦玉河

    父亲的脊梁 ☆秦玉河 每当想起父亲,我便想起父亲的脊梁.我是在父亲脊梁上长大的. 小时候,没有交通工具,上道就用步量,我好跟脚,自己走又嫌累,每次都是父亲背着.我趴在父亲背上,搂着父亲的脖子,父亲反搭 ...

  • 他们说……

    有一天,小姨突然把我拉到一边,轻声问我,平时你给你妈钱吗? 我一愣,问小姨,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话.小姨告诉我,不久前,二姨病了,我和你妈还有四姨一起约好了去看二姨,并商定每人给二姨100元钱,再买点水果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妈妈的织布机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21 妈妈的织布机 文/张红梅 前几天姐姐家要拆房,收拾屋子的时候,从一堆旧家具底下清理出了妈妈的织布机.姐就给三哥打电话,问要不要了,这也算父母给你留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穿针引线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40 穿针引线 文/张红梅 姑娘高三了,明年就十八岁了.昨天周末回到家,晚上换上睡衣跑到我的卧室聊天.我看到她的衣服上有个扣子掉了,左肩还有一点开线,就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沉甸甸的母爱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518 沉甸甸的母爱 文/张红梅 同病相怜的女人最容易交心,每次在医生诊室门前候诊,这些女人互相看一眼就能很快打成一片.认识广州的吴云,还是蕾蕾试管开始的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求 佛

    632 求  佛 文/张红梅 小叶属相是牛,本命年快奔五了,转眼活到了妈妈离家出走的岁数,天道轮回,小叶四十岁以后也有像妈妈一样离家出走的冲动,可是她没有妈妈的勇气,她总有牵挂和放不下.这几年小叶加了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闻到了柴烟味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7                 闻到了柴烟味 原创/张兆红 冬至将至时下午的六点,走出办公室,四周高点的民房窗户里,透射出冷清寂寞又微微泛黄的灯光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了不起的民族,不平凡的中国年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0 了不起的民族,不平凡的中国年 原创/张兆红 "不走亲,不访友,户与户之间不串门--" 干脆利索,铿锵有力的声音,从中国千年春节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千年中华,清静元宵节——疫情时刻二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8 千年中华 清静元宵节 --疫情时刻二 原创/张兆红 2020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早晨,睡的正香,依稀的鞭炮声从远处传来,翻个身,继续睡,梦见龙腾狮吼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千万不要妄动,危险就在身边 ——疫情时刻三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4 千万不要妄动,危险就在身边 --疫情时刻三 原创/张兆红 疫情时期,真不可掉以轻心,不敢盲目乐观轻举妄动,病毒时刻与我们打着擦边球.不要觉得自己很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存玲】这个世界挺暖,孩子请加油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53 这个世界挺暖,孩子请加油 原创/张存玲 最暖不过人心,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总有让我感到温暖的事.温暖的人.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一件校服说起.冬天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