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轶事| 学问之道在于“求其放心”

(0)

相关推荐

  • []致良知(一):良知即道、即性、即心本体

    各位朋友大家好,前几讲我们主要讲了知行合一,并且在知觉.感知.知识等不同层面上讲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各位朋友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当中可以给出自己的理解. 一.诽谤现前 揭致良知之 ...

  • “放心”是个什么心?

    我们常说"这事你放心"--放下的这个"心"应该是担心的心.但你知道吗?"放心"最初说的却不是这样的"心". 今天无影江湖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十: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①也:义,人路②也.舍其路而弗由③,放④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⑤而已矣." [注释] ①人心 ...

  • 王阳明心学全书(二)

    21.突破畏难情绪的诀窍 在庐陵任上,王阳明易讼风,使城中辟火巷,定水次兑运,绝镇守横征,杜神会之借办,立保甲以弭盗,清驿递以延宾旅,解决了地方上的许多问题,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可谓"多行 ...

  • 学问之道求放心——《论语》悟读【350】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 ...

  • 学问,要用在实处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们说从古代到现代,凡是做学问的名家雅士,都强调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现实生活中,要把学问用在实处,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说起做学问这方面,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说"圣学只 ...

  • 语音版《孟子》赏析(11)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孟子>赏析(11)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第二单元 论人性本善 第八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二单元的第八节,节选自<告子上>,孟子强调,把放失的本 ...

  • 学林轶事| 王阳明的至圣之道

    成就圣人的理想人格,是儒家自孔子以来最为坚定的信仰.虽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荀子也说过"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

  • 学林轶事|严以治学 笔耕不辍——历史学家蔡美彪的学术贡献与治学

    蔡美彪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立传的历史学家.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蒙古学奖"以及"全国离退休先 ...

  • 学林轶事| 寻常人家有清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学林轶事 | 从“诗话”说开去

    日前在小区里散步,有邻居突然问我,"诗话"是什么?能不能给简单介绍一下?我问他,为何对此感兴趣?他说,孙女大学读的理科,现在毕业了,突然说喜欢古典诗词,想考文科研究生.但毕竟她没有 ...

  • 学林轶事| 追随龚书铎先生问学记

    [核心提示]在当代中国,凡读过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对龚书铎的名字不会太感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多数同学上课使用的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教材是由龚书铎等人编写的:二是在任课老师开列 ...

  • 学林轶事| 《吕氏春秋》题旨新解

    "春秋"一词,本是年.岁之意.古人认为春是萌发生长的季节,秋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春秋连称就代表一年或一岁,后人便把它引申为编年体史书的称谓.唐人刘知几在<史通>中说:&q ...

  • 学林轶事| 叶嘉莹的文学生命之源

    叶嘉莹是当代知名的汉学家,她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研究,旧学新知熔于一炉,别开生面,独辟新境.就学者而论,足称泰斗:就诗人而言,亦允推大家.叶嘉莹自开户牖,走出了古典才女之小我,获得了心灵的突围.她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