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朱良启/安徽/那一年,我初登杏坛
相关推荐
-
朱良启丨记魏书生先生的一次演讲(散文)
魏书生先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代名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教育名家队伍中素有"南钱北魏"之称.钱指上海的钱梦龙先生,而魏即是辽宁盘锦市的魏书生先生.魏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散文)
1987年8月初,正值盛夏酷暑,草木葳蕤.我们家里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味道,因为就在7月,我和三姐.妹妹分别参加了中考.高考和小升初考试,当时除了小升初容易些,高中大学都难考.当时即使是一所农村高中也不 ...
-
朱良启丨“燕子”之殇(散文)
2019年3月16日,正值人间三月天,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到处花红柳绿.这天本是周六,但我校高三仍在进行紧张的高考迎战备考.课间休息的时候,学校一位领导巡查,走进办公室面色凝重地告诉我们一个让所有老师 ...
-
朱良启丨老周纪事
在我们学校校园里,每天上班大家都能看到一个身着不同季节的老式警服的50多岁的男子在到处巡查,他表情严肃,眼光犀利.学生进校门不下自行车他会拦住让你下车:哪班的自行车摆放不整齐他让你重摆:老师的车辆不按 ...
-
扬州一老师让学生抄课文变相体罚?学校回应了......
12月26日,有家长爆料称,"江都育才中学高二语文万老师存在变相体罚的现象,希望可以调查". 什么?变相体罚?这位老师真的会这么胆大吗? 其实,在10月份,江都区第一中学就发生过真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续)
人无论到了哪里,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吃饭问题,我进高中后因为住校,最方便的就是在学校食堂吃饭,事先三姐给我买了铁缸子,饭勺之类的.我开始疑惑为什么不是饭碗筷子之类的.实践出真知,我很快明白了怎么回事.我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2021春天的故事/朱良启
四月中旬,暮春时节.窗外,清明节前才露出芽头的几棵大杨树现在已经"绿叶发华滋",一树枝繁叶茂.而教学楼下几株樱花刚刚过了盛花期.一阵微风吹过,片片花瓣飘飘洒洒随风而下,恰似一阵花雨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一言难尽说志愿/朱良启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从教多年来,特别是到高中任教以来,帮学生"解惑"多了一样内容:指导学生填高考志愿.每年高考分数一揭晓,"风乍起,吹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镜中衰鬓为谁斑/朱良启
我平时为了生活方便,一直都是留短发,因距离上次理发又过去了一个月,趁周六有点闲空,我来到熟悉的理发店,理发的大姐刚忙完手头的活,正好接着为我理发.在"嗞嗞"的电推子剃发的过程中,我 ...
-
忆朱良先生
忆朱良先生 文/王铁功 朱良先生是我小学的国文老师. 朱老师博学多才,国文功底深厚,琴棋书画皆通.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一个秋日上午的国文课,朱老师诗兴大发,由"咏柳"生发开去,一 ...
-
【老师的样子4】刘海辉:感谢师恩 成就美好
" 老师的样子 " <绿汀文萃>2020 主题征文 感谢师恩 成就美好 刘海辉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有一个引路人,他注定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我的引路人是我的母亲和我高一的语 ...
-
朱良启丨我家的“芝兰玉树”(散文)
近日重阅<世说新语>,对里面一则小故事很有感慨.东晋时,太傅谢安问众子侄:"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个学年,我们一起艰难走过/朱良启
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每次教学这篇课文时,看到劳其筋骨四个字,条件反射一般马上就会联想起1 ...
-
生活没有亏待我(散文)
生活没有亏待我(散文) 飞翔 我的读书阶段恰好是文革十年,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老师的大字报,初中一年级停止学生串联.读高中阶段正是恢复国民经济,重视教育.那一年代的人经历了破四旧,立四新的文化运动,村头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中的初中岁月(散文)
人生总有些事情让你难以忘怀.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求学时的经历.在我人生整个求学阶段,记忆中最清晰的不是大学时期,反而是更遥远的初中时光.也许是因为条件艰苦难忘,也许是因为学习刻苦难忘,也许是因为那些教过我 ...
-
朱良启丨我的骑行岁月(散文)
中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度成为结婚必备三大件之一(另外两件是缝纫机.手表).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要凭票购买,在农 ...
-
学必有师
学必有师 唐建新 到一所百年老校,看到了百年前留下的一副对联,其中下联结尾处写到:"学必有师."当时就令我唏嘘不已. 联系到最近听的一些课,更加感到我们的学校教育的重要性,那就是&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啊,芦雪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啊,芦雪 河南 沈达顺 颖河水像一条连绵的飘带,泛着银光,悠然地向东飘去.河的中段,有一方圆三里的芦苇滩.每年秋天 ...
-
课堂“猛扇学生耳光十多次”的教师咋就成了家长眼中的好教师?
[平湖一柱 第1020期] 爱学生是为师的第一要义,师德高尚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种原因,都不能体罚学生,这是做教师的底线,不能触碰的师德红线. 可是据1月2日扬子晚报网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