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1

(0)

相关推荐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一  闻道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 ...

  • 篆刻老子|上德若谷

    欢迎光临篆刻学堂 闲坐窗前,赏一枚印 读一本书,解一个字 上德若谷 01 作品简介 印文:上德若谷 作者:早飞 材料:寿山石 尺寸:40×18 02 诵读经典 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

  • 初解道德经41——老子说的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

    你相信大器晚成吗? 我认为,这世界上没有大器晚成,只有大器免成. 一味的努力并不能成大器,只有顺应本性的发展,行事自然,方能成大器! 为何这样说? 我们来看下"大器晚成"出处篇: ...

  • 读帛书老子3.1|上士闻道,勤能行之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纇.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一章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道德经>,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今天学习道德经的第四十一章,下面咱们一起把第四十一章读一下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都是人,在最初是平等的,但后来却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甚至更有不士之差,于是人与人不再平等.这结果是由人自己造成,不能埋怨他 ...

  • 道德经名句全集:10个足智多谋的小宝宝名,个个都个性十足

    人名具有两重性,既有个人性质,又有社会性质,而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质.中国文化中有宏大高远的理想,岁月流转到现代,人类的精神需求仍就没有超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容的范围.一个名字的音.义.型特定组合形式就是 ...

  • 小国寡民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0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 ...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9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有没有"无怨"的人?   孔 ...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1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信实, ...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7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8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关于& ...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6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

  •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5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是生产者,其生产出的 ...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4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上一章讲"天网恢恢,疏而不失&quo ...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3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