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章 非命(上)原文及翻译
相关推荐
-
墨子之经学(六艺学)
墨子<贵义篇>称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毕沅云:关中犹云记扃中,关扃音相近.孙诒让云:古乘车,箱?间以木为阑,中可庋物,谓扃亦谓之关.弦唐子见而怪之.墨子曰:者昔"周公旦朝读 ...
-
墨学本义 天志篇(上)
墨学本义 天志篇 天:自然生成而造就的力量. 志:意向,方向,趋势. 自然生成而造就的力量意向,即为天志. 天志三篇 上中下依次知察明的过程 是认知 分析 明了的递进强化过程 符合逻辑程序 墨学本义 ...
-
《墨子全鉴》非攻(下)
非攻(下)--攻战是弊极大.利极小之事,必须加以非难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①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 ...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春秋时期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由周王朝的统一走向霸权的分裂: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逐渐由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的广大 ...
-
墨子生平事迹年表中
周考哲王三年[公元前438年]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 ...
-
《墨子全鉴》节用(下)
节用(下)--要称霸天下就要尽力地做爱民利民的事情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①,殁世而不卷②.古者 ...
-
40章 经(上)原文及翻译 (缺翻译)
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知,材也.平,同高也.虑,求也.同长,以正相尽也.知,接也.中,同长也.■,明也.厚,有所大也.仁,体爱也.日中,正南也.义,利也.直,参也.礼 ...
-
37章 非命(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 ...
-
36章 非命(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 ...
-
32章 非乐(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
-
26章 天志(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 ...
-
23章 节葬(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1,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
-
20章 节用(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
-
17章 非攻(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 ...
-
14章 兼爱(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