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十二年(二十)

(0)

相关推荐

  •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雪岸 在公社化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除了公社的司务长.炊事员和留守办公室人员之外,无论你具体从事什么业务工作,一般情况下都要配合抓好中心工作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钱老二的那几年

    钱老二的那几年 作者 ▏ 尘埃 1 瓜娃子才想当知青,但在那个年代,大多数青年人是别无选择的.1970年,还在上初二的钱老二,不想毕业后去当知青.他给父母说,他想当兵,都要想疯了! 要他们找熟人,弄个 ...

  • 知青日记(1975.9.5—9.7):我是一名社员(徐景洲)

    1975年9月5日晚 上篇日记由于他人的打扰及夜渐深未能记下去,今天,去运河买桶,花了一个整天. 早清,走在无际的.绿茵茵的旷野上,沐浴着灿烂的朝霞,鬹感到身心振奋,心胸开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街市 ...

  • 徐宜业丨顺兴叔

    顺兴叔 作者:徐宜业 顺兴叔在金圩是个名人,提到他的名字,大人孩子都知道.不知不觉,他已去世十多年了. 顺兴叔是我大爷爷的儿子,顺兴叔的爷爷与我父亲的爷爷是亲弟兄.顺兴叔与我父亲算是至亲.听父亲说,很 ...

  • 南洋十二年(十九)

    26.队里来了个大学生   稻田里,他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赤足卷裤,一行行一株株在仔细地数,认真地测量,准确地记录,是那样的专注,微风下稻叶在缓缓摇摆,仿佛在欢迎这位年轻的,充满朝气和科学精神的农学院 ...

  • 南洋十二年(十八)

    25.又一"发明",工分打折   七四年元旦刚过,中舍河工我因年终决分方案在陈姓农家也就是裁缝师傅家同队干部研究方案最终定夺.我先大致汇报了一下七三年粮棉副业总收入情况,鉴于七三年 ...

  • 南洋十二年(十六)

    22.那米真香 知青组里就剩下弟兄俩了.七十年代初知青有一部份招工进厂了,户口也迁走了.还有一部份知青不是投亲靠友就是"想方设法"离开到社办厂,街道工厂或大厂做"临时工& ...

  • 南洋十二年(十五)

     21.挑秧草 记得有一年,弟弟在船上称秧草,社员杨书英挑的秧草称过后往船仓一倒,一条地皮蛇钻了出来!把人吓死了.   星星还在天上吊着,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大地一片安静,昨晚十点钟才把一船秧草下完,回 ...

  • 南洋十二年(十四)

    19.研究?"烟酒"!   直到现在,文彬老书记提当年事总忘不了恢谐几句.说邱会计"发明"了几件事情,而且一经"发明"迅速"传播& ...

  • 南洋十二年(十二)

    17.被抽到"一打三反"工作组   一九七O年,原盐城县副县长陆荫吾同志被"解放",担任南洋公社书记.陆书记蹲点在新乡大队.毕竟是老县长,很受爱戴和崇敬.这年春 ...

  • 南洋十二年(十)

    14.转折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农村各地掀起了刷新标语的热潮.队干部觉得夲队政治气氛还不够浓,决定将队房仓库墙面充分利用起来,南面墙(正墙)可以在门窗之间刷上大标语,还要求在 ...

  • 人生中心情驿站二十二(之十二)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而不觉得自己渺小  劈波于历史的长河贯看天地秋月春风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题 心情驿站之十二 1.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2.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3 ...

  • 这个部位只要松开了,打通任督二脉,十病除九

    无论男女,一般过了 30 岁以后,肾气都开始走下坡路.过了 40 岁会明显感觉体力.精力等等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大不如前.而到了50岁,各种各样的症状就就出现了,比如说掉头发.头发变白.耳聋.耳鸣.还有乏 ...

  • 民国十七年上海钱业工会发行《钱业月报》第八卷特刊号一册;民国二十六年中国古泉学会编《古泉学》第一卷第四期、第五期各一册;民国三十三年中国泉币学社编《泉币杂志》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

    民国十七年上海钱业工会发行<钱业月报>第八卷特刊号一册:民国二十六年中国古泉学会编<古泉学>第一卷第四期.第五期各一册:民国三十三年中国泉币学社编<泉币杂志>第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