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0)

(0)

相关推荐

  • ​四、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指胃肠虚寒而言。)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辈〕(指四逆汤一类的方剂,如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之类。)。原文277

    ​四.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指胃肠虚寒而言.)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辈](指四逆汤一类的方剂,如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之类.).原文277 [郑论] 按自利之人,每多口渴 ...

  • 王叔文--“四逆”不是“回逆”

    ·<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以"奔豚"命名,"奔豚"既是病名,也是症状,可见仲景以症状命名的方剂并非四逆汤一个. ·四逆汤作为回 ...

  • 方剂学回阳救逆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四逆汤 <伤寒论>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组成] 甘草炙,二两(6g) 干姜一两半(6g)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15g) [功用] ...

  • 掌握《伤寒论》方剂加减的方式和模式

    加减用药方式 <伤寒论>方剂加减用药的方式分成固定加减和灵活加减两类. 固定加减就是将主方进行加减后产生固定方剂,这样的状况在<伤寒论>中普遍存在,例如桂枝类方的桂枝加葛根汤.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8)

    论<伤寒论>词汇的语言环境     关于<伤寒论>作者张仲景的籍贯乡里,大抵上对其为东汉末南阳郡人的说法都比较认同,虽然存在有多种不同说法,但基本不出南阳郡范围.因此<伤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7)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     <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一类是"酒&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6)

    阴阳易是病证性质的变化 <伤寒论>第392条说"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本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5)

    "厥阴"由来探秘 关于<内经>乃至<伤寒论>六经中的厥阴,为什么称作"厥阴",除了<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和岐伯的问答中,提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4)

    三阳病盗汗释义 <内经>中无"盗汗"一词,其表述卧寐时汗出的情况称之为"寝汗",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肾病者,腹大胫肿,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3)

    厥阴病争议的厘定 自古以来,<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便存在诸多争议,其争议点包括厥阴病的内容.提纲.成因.本质.定位.主证主方及证候分类等.兹不揣谫陋,一一予以厘定.     争议原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2)

     三承气汤再认识 ·所谓"承气",指帮助大肠承接胃的下降之气,使六腑以降为顺的功能得以延续,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 ·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大承气汤攻下大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1)

    阳明病亦有蓄水证 ·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阳明胃不能正常游溢精气而寒水互结,从而形成阳明蓄水证. ·小便的利与数即明确揭示了水蓄部位的不同:太阳蓄水证小便不利;阳明蓄水证小便数而大便鞕 ...

  •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0)

    重新认识少阴三急下 大承气汤既非专为阳明而设,也非专为泻下燥屎而设--但凡病急热甚.气机闭塞.实邪阻滞,均可用大承气汤泻热开闭去实邪. <伤寒论>第321条的总病机是"热邪亢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