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皆损于阳气,教你驱寒补阳!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

《黄帝内经》中,何为气?
为什么阳气会不足?
3
滥吃伤阳

很多人偏爱冷食,夏天甚至冬天都爱偏冷的食物,长期吃着吃着,内寒就吃出来了。

4
懒惰伤阳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阳气不足的危害?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

1、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2、手脚冰凉,怕冷;

3、容易腹泻,喜欢热;

4、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5、腿脚容易水肿;

6、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警惕了!

如何驱寒补阳?

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1
多运动,动能生阳

拉筋、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老少均可。但是运动不能过量,过量则消耗阳气。

2
早入睡,补充阳气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人就会显得疲惫。

3
穿衣饮食“暖”,不伤阳

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我们一些伤阳气的生活习惯,穿衣要暖,平常多喝热水、特别是手脚冰冷宫寒现象的女性,平常可多喝姜水,祛湿驱寒。

4
常暖背,能生阳

人的后背属阳,主一身阳气的督脉从后背的正中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从督脉的两侧通过。因此,如果让后背温暖起来,一身的阳气就会强盛。

5
睡前“脐疗”补阳气,除湿气,调理五脏六腑

关于“脐疗”,有个被世人称为“万病方”的妙方,是南怀瑾大师毕生的养生心得。

之所以叫“万病方”,是因为它能温补阳气、祛湿散寒、调理肠胃,对身体进行全方位调养。气虚体寒的人可以用它强身补阳,湿气重的人可以用来祛湿,肠胃不好的人可以用它来健脾胃。

此方在台湾刚公布的时候,因为简单好用、适用范围广,一下子传疯开来,引起不小轰动。南怀瑾在《我说参同契》中就清晰记载了这个方子:

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放在肚脐就行了。

各种病都好,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把肚脐丸和膏贴贴在肚脐上,畏寒的人手脚冰凉,补足阳气,浑身暖暖的

身上有湿气、虚胖浮肿,贴一贴,湿气除了,肚腩也小了,睡眠也好了

脾胃差的人用过之后,胃口、消化能力都恢复了,身体比以前强健了不少。

建议一次敷贴8-12个小时,每次不要超过24小时。

刚开始连续使用3天,贴3,4天后休1天,这样坚持使用1个月。感觉身体明显改善后,可再持续1个月为佳。

贴在身上,即能保养身体又不影响日常活动,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可以用(孕妇,严重糖尿病,高血压除外)。

这个流传千年的「万病方」,从此让身体恢复元气,告别湿寒邪毒的侵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