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大妈走了

三大妈走了

三大妈是我娘家村里的老人,九十多岁的她,身体一直很硬朗。每次回家,只要我走进胡同口,她的那句“三梅子,又回来伺候你妈了”的话就会传入我的耳际。多年来,这个声音,已经成了我的贪念,好像听不见这句话,心里就缺点啥。今年因为疫情,五月中旬,我们才把母亲接回了老家,可两个多月过去了,一直也没有见到三大妈,心里不免有些失落,暗想:三大妈岁数大了,可能最近身体不太好,才没出来。

昨天三嫂子(三大妈的儿媳妇)来我家聊天,说起她最近几年不太顺,住了好几回院,身体大不如从前。看着年近七十的三嫂子,身体还算是很硬朗,没想到也有那么多毛病,不禁感慨:再好的身体,到了岁数,零件也会有问题了。又想起来一直还没看见三大妈呢,就问:

“三大妈身体还好吧?好久没见到她老人家了。”

三嫂子面带忧伤的说:“你三大妈走了。今年的1月16走的,得了癌症。”

我听了一怔,可又一想,村里能活到90岁的也没几个人,三大妈也算是寿终正寝了!心中也就释然了几分。

三大妈有六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在村中,个个家中殷实。三大爷二十多年前就病故了,三大妈不愿和儿女们掺和,一个人住在大儿子家对面的小房子。小房子坐落在村西南角,位置极佳。虽说小点,却五脏俱全,冬天有小炕,夏天有空调;厕所、厨房不用出屋,非常方便,适合老人居住。房子前面有个小院,种着几畦青菜,小院用篱笆围着,上面爬满了丝瓜、豆角秧。小院下坎儿是村里的菜园,这个季节,菜园绿油油的,种着各种时令的蔬菜;稍远一点是东西和南北走向的两条小河,此时植被茂密,看不见河水,只听见“哗哗”的流水声;最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组成一个天然的屏障,挡住了视野,保护着家园。

三大妈走的是后门,出门对面是大儿子家。大儿子早已退休,老两口前几年新装修的房子,守着青山绿水,守着老妈、准备在家养老了。

三大妈家门口,无论春夏秋冬,都会聚着一些人:聊天、哄孩子、玩牌,非常的热闹。往西几十米还是菜园,菜园边有一条环村小路。近几年,国家新农村改造,精心打造而成的。小路顺着河边蜿蜒而上,借助两边原有的植被,沿途增加了各种花卉、木质栈道和休息椅。方便累了坐下来休息。

如今村里的农家院越来越多,优质的资源,怡人的环境、淳朴的民风,是发展民俗的先决条件。农村老人守着这块山水、享受儿女们承欢膝下,又有国家的好政策,有病报销、给钱养老,岁数越大给的越多。像三大妈这样的九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养老钱也在1300元左右呢!除了吃点喝点,自己也花不了多少。老人们的日子过得称心如意。

三大妈,二十多岁嫁到我们村,已有七十多年了。这是一个善良和气的老人。因为和我家住的比较近,从小给我的印象就深刻。她少言寡语,白天去地里和三大爷一起干活,晚上回家操持一大家子人的吃穿用度,非常辛苦,但是从来没听到三大妈抱怨过。几个儿子陆续结婚生子,分家单过去了。三大妈一个人住,闺女隔三差五的来陪着。

三嫂子说:“你三大妈都是自己做饭,谁家要是做点差样的,就给她端过去。平时没啥大毛病,年初查出的癌症晚期,躺在了炕上,这哥几个轮班伺候还不到两圈,人就没了。一点都没有拖累儿女,不过她突然这一走,还真让我们有点不适应呢!”

我非常理解三嫂子,三大妈一辈子敦厚、善良,从不多言多语,非常和蔼可亲。她对六个儿媳妇也如亲生一般,从来没见生过气,一家人非常和气,怎么能不让人想念呢?毕竟有个老妈在,儿女还能看到来时的路!如今,失去了母亲,未来只剩下归途。想起来谁心里不是酸酸的。

我与三大妈最深的交集,就是回家伺候父母的日子。我推着母亲、扶着父亲去她家门口,三大妈总会第一个上前拉着母亲的手,说几句话暖心的话。尽管母亲不会表达,但是有人主动与她搭话,就特别的开心。三大妈对父亲也很关心,经常叮嘱:“岁数大了,少干点活,保重身体。”父亲母亲喜欢三大妈,每次都要待上一阵子才离开。

其实人老了,敷衍和真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三大妈是喜欢和父母聊天的人,也自然是我喜欢的人。父亲去世后,我回村伺候母亲,经常一个人去西边菜地干活或者遛弯。三大妈也总是老远就打招呼:“又伺候你妈吧?这孩子照顾她妈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我也总是笑着和三大妈说几句话。今后,却再也听不到这个熟悉的声音了!

三大妈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离开悄无声息,但对于我而言,还是会有一些小小的失落。毕竟她是对我最热情的一个老人;毕竟她是与我父辈息息相关的老人;毕竟她是叫我小名“三梅子”的老人。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对我亲切的长辈!怎能不叫我怀念三大妈......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曹翠梅,怀柔区作协会员,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和诗歌,爱好文学、喜欢文字、喜欢记录自己平淡如水的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怀念与珍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当代散文||【不想说再见】◆肖凤敏

    作者简介 肖凤敏,女,汉族,职业教师.自幼喜欢文学,工作之余看了大量的经典国学名著,从去年6月开始,自建公众号"书香可餐"练字,现已有11篇原创内容的文章. 不想说再见 临近中午, ...

  • 文学原创•《我的祖母》(中篇散文连载四)作者 吴位琼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祖母和所有坚韧勤劳朴实厚道善良的中国女人! 我的祖母 作者 吴位琼 四 我出生的时候,中国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已经结束.当我略略长大,听说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所蒙受的苦难,在感到吃惊 ...

  • 接婆婆同住半年,儿媳每月消费过万,老公无奈请母亲搬走

    有人说,婆媳在一起相处久了,就会放大彼此的缺点,距离产生美不仅仅是一家之言,而是随着时代的转变而得出的结论. 有的婆婆只记得儿子是自己从小呵护的心头肉,却忽略了别人家的闺女也是精心培养的掌中宝.有的儿 ...

  • 【童年快乐(散文)】/ 任小宁

    童年快乐(散文) 任小宁        古老的任家洼村,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回想我的童年,经常有稚嫩的梦,从地坑窑的天窗里朝外袅袅飘升,飘向了很远很远-- 我亲亲的村庄,一辈子忘不了的乡愁在心头,难以 ...

  •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您别动,我来抱您." 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 ...

  • 【173】“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方菲作品

    阅读母亲 方菲(河北) 母亲很美.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眉毛早已稀疏,脸上不乏岁月的年轮,但那深陷的上扬的大眼睛,双双的眼皮,薄薄的嘴唇,尖尖的鼻子,白白的皮肤,从未超过一百斤的体重,仍然可以寻到是个美 ...

  • 张玉红 散文 五十岁,我真的老了

    四十九岁那年,我忽然惶恐了起来.因为下一年就是五十岁,我认为那是进入了恐怖的年龄.我最早认识五十岁的恐怖是我五岁.我妈五十岁那年,我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喽,五十啦!不吃香啦!&quo ...

  • [今日头条]张海青的散文《过年好》

    过年好   考虑到父母亲年事已高,2019年我做了很多工作让两位老人留在市内过年,最终如我所愿.不曾想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两位老人窝在小区里近两个月不能出门,以致颇为烦闷.2020年刚进腊月,父 ...

  • 连载《青春的梦》 二十 雪中送炭 作者/雪月空明

    连载<青春的梦> 二十  雪中送炭 作者/雪月空明     第二天,恰好是星期天,弟弟也在家,姐弟俩早早起来,吃过饭,就忙活起来.  "驾,驾,迂."门外传来马车的声音 ...

  • 【散文】 文嫂 湖南 梁国亮

    2021.03.17 散文|文嫂 文/梁国亮 认识文嫂是2003年秋的一天. 那一年是我下岗后最艰难的一年,妻子六年前动腰椎盘手术病退在家,工资仅一百余元,儿子上高中,加上年过七旬的母亲突然因患脑萎缩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红伟《母亲的小菜园》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红伟<母亲的唠叨> 文/杨红伟 [作者简介]杨红伟,河北阜平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散文.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家住的是高层一楼,楼外侧 ...

  • 【山西】郭庆娟丨散文/有一种亲情胜过母爱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郭庆娟:山西垣曲人,垣曲县作协会员,爱好文字和诗词,有作品发表于<作家在线><东方散文><舜乡><垣 ...

  • 高 英丨今秋月又圆(散文)

    今年的中秋节,我们是陪着父母大人一起度过的,母亲望着围绕在她身边的儿女们,感慨地说了一句:"去年的今天我还在医院的病房里哩."我怕母亲再多说会破坏这难得的团圆气氛,就笑着说:&qu ...

  • 散文《母亲的菜园》作者:童火明 朗读者:何晓霞

         种菜好,还是种花好?吴伯箫在他的<菜园小记>中认为:"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 ...

  • 亚凌散文:别让爱闲着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