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浙江大学将建遵义校区?满满的都是期待~
提示:'↑即可关注
惊爆!惊爆!惊爆!
一份中共遵义市委和遵义市人民政府
的通知在近日刷爆了朋友圈
▼
根据通知,遵义方面成立了遵义市“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小组,由遵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

相信小伙伴们也注意到了吧!文件说的是恢复,而不是新建。说明这是以前就有的,其中故事,听新哥给你们慢慢讲来。
抗日战争时期,为战争形势所迫,浙江大学从1937起开始西迁,1939年底迁到贵州遵义、湄潭,直到抗战胜利1946年回迁杭州。因为西迁路线与红军长征路线颇为相似,这次西迁之举被老一辈领导人彭真称为“文军西征”。

△湄潭浙大大学校舍
西迁的浙大(下文把西迁时特别是在遵义湄潭的浙大简称为“西浙大”,以区别于今天的“东浙大”)创造了宝贵的精神价值和办学经验,不仅堪称历史丰碑,也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遵义、湄潭成为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

△浙江大学湄潭旧址文庙

△湄潭浙江大学教授住处
浙江大学旧址位于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湄潭办公室图书室旧址(文庙)、谈家桢等教授住处(天主堂)、研究生院旧址(义泉万寿宫)、湄江吟社旧址(西来庵)、理学院物理系旧址(双修寺)、永兴分校教授住处、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文艺活动旧址(欧阳曙宅)、学生住处(李氏住宅)。

△天主堂

△学生住处李氏古宅
在遵义办学期间,学校规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41年8月,学校设立工科研究所化工学部。1942年7月,成立研究院。1942年8月,增设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农科研究所经济学部。1944年秋,理学院增设药学系。1944年8月,工学院增设航空系。1945年8月,增设法学院,设法律系。

△西迁纪念碑
其实早在2017年9月20日至21日,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就率民革中央调研组,赴湄潭县就“恢复重建浙江大学湄潭校区”开展调研。

△李惠东参观考察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李惠东认为,湄潭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不愧是“云贵小江南”。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七年,与遵义、湄潭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并长期保持密切交往,恢复重建浙大湄潭(或遵义)校区有较好的情感基础。
他建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成立机构,加强与浙大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早日达成建校共识。民革中央将积极呼吁和全力支持。此次“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也表示了遵义市委市政府对该项议案的支持态度。
说完西浙大的历史,和恢复建校的相关工作,我们再来看看湄潭这个地方还有什么厉害之处吧!

湄潭

湄潭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县城距遵义市区58公里,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3街道14镇、132个村(居、社区)。森林覆盖率达60.08%。土地肥沃,山川秀丽、生态良好,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云贵小江南'。

你可别小看它
获得的荣誉可不少
▼
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
国家卫生县城


湄潭美景

这里有个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的大茶壶

还有个贵州省首家养生养老、山景水域风情小镇特色小镇——仙谷山

这儿有全国新农村示范点,一幅幅美丽的油菜花田,简直美醉了。

当然也少不了红色旅游经典,这就有个十谢共产党发祥地——田家沟花田湿地公园

喜欢赏花的朋友,来这儿准没错,一个4500多亩的花海——水湄花谷,迷乱你的双眼。

作为贵州省茶叶第一大县,这儿有43万亩连片的茶海。

十里桃花满足你的一切浪漫幻想,一个1000多亩地“桃花溪﹒生命谷”项目在这建设。

这儿的特色乡村景点也不少,其中就有一个国内首个七彩村落——七彩部落

这儿还有获得过28次国际茶博会金奖的湄潭翠芽、“遵义红”红茶。


湄潭美食

湄潭特色小吃,金家豆腐丸

湄潭米豆腐

湄潭蛋裹辉煌

湄潭油茶汤

湄潭豌豆糯米饭

湄潭绿豆粉

看完是不是觉得
湄潭这个地方景美美食多
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了
最关键的是,如果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筹建成功,那将是浙江大学继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宁波之后的第9个校区,而且是首个浙江省外的校区。
看完赶紧转发出去
让更多家乡的人看到
支持恢复浙大在遵义(或湄潭)的校区
让我们的家乡更有文化内涵
让我们未来的孩子
在家门口就能上浙大
赶紧行动起来吧
来源:浙大微讯、微湄潭等
编辑:之一 责编:刘先森
贵州新媒中心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