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变(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三)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登基杀了太平公主,这是唐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封建社会朝廷皇室内斗的一个富有深意的案例,很值得仔细分析探讨. 大唐王朝自从"玄武门之变"后,皇宫内就经常出现刀光剑影,血雨 ...

  • 第十三回 姑侄斗法

    标记书签邮件报错阅读记录 唐隆政变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前期合作还算愉快,可是李隆基当上太子之后,太平公主看出这个太子没有她想像地好控制!这三郎不是个弱太子,以后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敌人!怎么办呢?太平 ...

  • 皇帝人物志之唐睿宗李旦:历经坎坷和无所作为的皇帝

    唐睿宗李旦(公元 662-716年)龙朔二年 6月生于长安.又名李旭.李轮.原名旭轮,后去'旭'为'轮'.唐高宗李治第 8 子.武则大的幼子 (第四).李日前后两次称帝(公元684--690 年;公元 ...

  •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女儿,李隆基姑姑,为何李隆基当皇帝后赐死她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正言顺的女皇帝,原本当皇帝是男人的事,到了武则天这里发生了改变,原本皇帝之位的争夺者都是男人,到了武则天这里,同样发生了转变,不仅男人争皇帝之位,武则天之后,连女人也开始争夺 ...

  • 太子非长,不当立(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一)

    太平公主为人沉敏而富有权谋,武则天认为这个孩子很像自己,因而在众多的子女中对她格外偏爱,经常让她参与军国大事.在武则天时代,太平公主因为惧怕武则天的威严,不敢招势揽权.后来,张柬之等人诛杀张易之.张昌 ...

  • 韦凑谏睿宗谥故太子(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二)

    景云元年七月,唐睿宗登基之后恢复已故太子李重俊的爵位和名号,同时还为敬晖.桓彦范.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成王李千里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恢复他们生前所担任的职务和爵位. 随后,唐睿宗颁下 ...

  • 循吏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三)

    有个叫闾兴贵的宦官向长安令李朝隐请托,李朝隐将他逮捕入狱.唐睿宗听说这件事之后特意召见了李朝隐,睿宗对他说:"您作为京师万年县的县令,能够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卿为赤县令,能如此 ...

  • 姚元之等计出诸王(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四)

    太平公主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人结成朋党,要加害太子李隆基.她指使她的女婿唐晙极力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不肯前往.唐睿宗也听到一些风声,他秘密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 ...

  • 一废一立斜封官(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五)

    姚元之.宋璟及御史大夫毕构向唐睿宗建议:"先朝所任命的斜封官应当全部予以废黜.(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唐睿宗一开始同意了,于是在景云元年八月癸巳下诏免去了数千名斜封官的职务. 后 ...

  • 辛替否谏睿宗建观(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六)

    睿宗要为自己的两个女儿修建道观,右补阙辛替否上疏劝谏,他说:"自古以来,因君主无道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教训,实在是耳闻不如目睹,口说不如亲历.请允许臣根据陛下亲眼目睹的事实来阐明这个道理.太宗皇 ...

  • 司马道士轶事(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七)

    有一次,唐睿宗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关于阴阳术数的学问.司马承祯回答道:"所谓'道',本来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界,我又怎么肯耗费心力去研究阴阳术数的学问呢!(道者,损之 ...

  • 非所望于萧君也(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八)

    这时,太平公主作为睿宗尚存的唯一兄弟姐妹,在朝堂之上有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蒲州刺史萧至忠主动投靠了太平公主,于是太平公主向朝廷举荐他为刑部尚书. 有一次,萧至忠的妹夫.华州刺史蒋钦绪劝萧至忠道:&qu ...

  • 孙佺之败(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九)

    幽州大都督薛讷镇守幽州二十余年,薛讷从不发兵出塞寻衅,胡虏也不敢入关进犯,当地吏民因此安居乐业.后来,由于薛讷和燕州刺史李琎之间的矛盾,所以李琎向刘幽求诋毁薛讷,刘幽求便举荐左羽林将军孙佺取代薛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