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营销总的陨落,营销“全周期式”内卷时代

艳姐说

即便你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只要你还会用手机联网,你就对这个词不会陌生:内卷。
内卷本来是个社会学的术语,但如今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大家在电影院看电影,突然有个人站了起来,导致后面的人不得不站起来才能看到银幕,最后的结果就是除了第一排的人以外,大伙都累得要死,才看完电影。
而在三道红线和两集中供地政策的联合影响之下,进入下半场的房地产行业也必然难以独善其身,逃脱内卷。
但虽然行业要比之前竞争激烈,但不同部门面对的内卷烈度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内卷程度来排序的话,营销部门必然名列前茅。
之前有媒体称,某百强房企的一个三线项目,开盘当天真实成交套数只有2套,区域总一气之下,将营销部经理和几个主要营销人员集体“处斩”,啊不,免职。这个部门也几乎被一锅端。
其他的类似抱怨,比如“营销只能人海战术”或者“杀个策划祭天”这种或无奈或调侃的段子也在业内流传。
01
不给钱,不给人,不给时间
你不内卷谁内卷?
在过去房地产野蛮扩张的时代里,只要你能盖好房子,就不愁卖,所以那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企业不差钱,也可以给营销团队打磨销售策略和产品。
即便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慢慢来就行。
而三道红线政策一发布,不少过去追求规模扩张的企业立刻陷入被动,踩线的企业想的是怎么赶紧搞钱,越快越好!
于是尽快回款成了不少企业的当务之急,有些资金困难的企业,甚至抛售了自身的不少资产,卖身自救,这种情况下,营销的地位就显得鸡肋了起来。
过去市场好的时候,营销是一套完整细致的工作流程,从前期定位、产品策划,到筹备期的定价策划、媒介策划,再到销售期的节点组织、活动策划、案场管理、销售策划等。
到了搞钱为主的时代,营销就有点像刚建国时的文科生,舞文弄墨是可以,但国家要的是工业建设啊!
于是营销的工作就被一再简化,特别是渠道已经普及的今天,营销工作到定价就结束了,而且企业也压根不会给营销完整的工作流程,即便给了,也必须立竿见影,不能有犯错的余地。
不仅筹备时间变短,为了节省人力成本,营销部门的规模也一再缩减,甚至会出现一个人当三个人用的局面。两面夹击下,对营销人员的生存现状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在工作被简化之后,营销人员在企业内的存在感也就更低了,可替换性也更强了,于是每当项目出问题的时候,先背锅的就是营销。甚至一些企业几个月就会裁掉一波营销人,连总监级别也难以幸免于难。
足球领域里如果一个球员频繁转会,那基本就是废掉了,而企业里也同理,一个营销总才入职三个月,连企业文化还没有彻底了解,对整个区域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掌握,就被逼着出成绩,这本身就有点赶鸭子上架,而稍有差池就被扫地出门,不仅让企业和营销岗位人员双输,也造成了一些营销从业者的心态变化。
因为工作流动性太大,甚至夸张点说,用朝不保夕来形容,那么一些营销人员入职一家公司之后,就很难有长远规划,毕竟你制定个未来两年的营销发展方向,可能三个月后就走人了。
所以部分营销从业者也就变成了捞快钱,这种心浮气躁的思路反过来伤害了企业利益,也让营销的口碑进一步下滑。
不久前有人就向艳姐爆料过:某房企的知名营销总因为贪腐问题已经被解雇,而这位营销总的前任也是同样问题被迫离开。可以说这是如今行业内卷之下企业与营销从业者之间最严重的双输恶果。
是企业之过?个人之过?究其原因:

1、拜金风气难改,是贪腐高发的文化基础

地产是一个充斥着拜金风气的行业,其中营销最为显著。从业门槛低,早期从业者学历层次普遍不高,“金钱”是为数不多能引起组织共鸣的语言。

即便经历了多年职业化的洗礼,有些积习仍然难以被洗刷干净,这部分人至今仍有不少居于高位,从上至下的文化导向简单粗暴,当习惯了以金钱为目标驱动组织,自然也无法避免员工把赚钱的心思用在了旁门左道。

另一方面,欲望难收,由奢入俭难,过去习惯了靠各种花活赚快钱的营销人,面对黯淡的市场形势,很难只满足于常规收入,这也构成了贪腐的心理惯性。

2、江湖习气深重,是贪腐发生的组织基础

营销的江湖习气,本质便是案场文化和中介文化:强调组团作战,配合杀客。

在这种文化下,小团队的利益往往被放在第一位,也因此,营销一旦爆发贪腐,90%以上都是窝案。

基层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训练,规则和操守意识差,则是江湖气的另一面。

而随着前些年行业快速扩张,营销人员在行业内的流动也形成了“抱团效应”:明星经理人刚一入职,后面就跟来一大串嫡系部队,快速占据各大关键岗位;与此同时又处心积虑的清理旧势力,掀起巨大的人事斗争,形成了巨大内耗。

而嫡系们一旦坐稳了位置,仰仗上峰有大哥关照,身边有同伙掩护,下有小弟们冲锋陷阵,无论做事还是贪腐,都如入无人之境。

3、行业的深度调整,是近期营销贪腐高发的时机特征

首先,大量快周转企业在规模暴增后陷入消化不良的后遗症,头疼医头,首先想到的,便是从营销动刀,引入新人;但这类企业管理体系大多跟不上规模,新入职的经理人难以施展出原有水平;

另一方面,习惯了身处标杆企业严格内控体制下的经理人,乍一来到这种环境,也极容易动起歪心思,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番”;而在明星光环加持下,再遇上市场下行,分销泛滥背景下营销的“携寇自重”,企业也极容易在决策上防水,最后酿成惊人的贪腐后果。

另一方面,营销人员更迭频繁,履历套现取代了爱惜羽毛,捞快钱几乎成为了共识,岗位文化正在经历又一次的崩塌,本次新闻的主人公,便出身于标杆房企,经历了某网红房企的短期洗礼后便跟随昔日上级入职现公司,履职一年多便被动离职,可以说是典型案例。

02
接受现实
如何避免两败俱伤?
不管怎样,在现在的政策调控下,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已经不可避免,过去的黄金岁月也只能留在过去,所以我们只能在现有的环境下找到一些解决之道,才能避免这种恶果再次出现。
首先是从企业来讲,在很多企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三道红线转绿的前提下,让其重新给营销试错时间显然不现实,但企业在用人方面,可以以史为鉴采用一些策略,从制度上避免营销人员的腐化。

1、 加强经营水平,强化职能协同

拿地/产品/营销的6/3/1法则早已深入人心,单纯依靠营销的发力,企业很难在口碑、规模和利润间三者全拿,只有当房企整体的经营能力上来了,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后端问题的发生,摆脱对营销的执着和依赖;从而在组织内部杜绝掉营销的特殊化倾向。

2、精细化管理,上收决策权力

对多数企业而言,在行业逐渐进入内卷螺旋和规模下行通道后,过去为了扩张和圈地而进行的集团放权势必要进行回收。在这个过程中,压缩层级,强化监管,重新树立总部的权威也将有效避免贪腐的发生。

3、 定价权剥离,定价中立化

当前市场行情分化背景下,热点城市快速上涨,继续倒挂,多数三线以下城市则面临去库存难题,无论价格调涨或调降,都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

将定价权剥离出营销,可以有效防止通过结构性的定价来套取佣金和激励的行为,有效提升利润。而目前已经有不少房企在尝试将定价权赋予其他职能,或成立专门的定价小组,相关成效也可以拭目以待。

4、涤新文化,组织出清

从校招开始,重视营销团队的底层建设,提升团队学历门槛,用职业训练和客户意识取代案场文化、中介文化

5、执行严格的用人制度,避免团队变成铁板一块

明末崇祯继位之后,迅速解决了党争的问题,干掉了魏忠贤,东林党成为朝中唯一势力,史书称之为“众正盈朝”,但此后明王朝并没有就此中兴,反而十几年后就亡了国。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东林党,做了坏事也要互相包庇,大臣们变成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结果就变成了一群人一起蒙皇上一个人。
特别是对于那些集体跳槽的团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身份仿佛唐朝的藩镇,属于带资进组,底下人只知有节度使,不知有天子。
所以北宋削弱兵权的方法值得老板们借鉴,那就是按期调动将领,避免士兵和将领之间产生过密的联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所以现代房企可以采用两条策略。
首先,建立实权岗位的轮岗交流机制,很多标杆房企已经实现了城市营销负责人一年或两年的轮岗机制。
其次,严格执行用人回避制度,限制直线上下级间存在履历交集的人员比例,避免上下串通的灯下黑。

6、完善监督和预防机制。

现代企业,特别是房企这种现金流极大的企业,需要避免监察部门和容易发生贪腐的岗位沆瀣一气,这样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必然对企业造成巨大伤害。

所以就要强化监察和审计职能的作用和权威,避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轻拿轻放,树立起职能的严肃性,形成震慑。同时强化审计的专业度,深入业务漏洞,实现有的放矢。

营销从业者从心态上必须接受整个市场的逻辑已经改变的事实,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下一步就是要调整思维,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间,跟得上市场。
而能否反思陈旧体系,从新的时代和年轻人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决定了营销人能否破茧成蝶。
主编:张艳
责编:丹尼尔、旅人蕉
关注地产人言,私信留言回复:薪酬
即可获得“《TOP50上市房企近千高管薪酬盘点》

1.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