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打工人”,还有翻盘机会吗?

祝大家周末愉快

导语:最近,打工人系列话题火爆网络,更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7.5亿,评论16.9万条。

“打工人”梗突然火了,不仅网络上掀起一波“打工人语录”、“打工人日常”风潮,连线下朋友之间,也会调侃一句“早安,打工人”。

比如这则《打工宣言》所言——“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当前的形势下,各行各业的人喜欢以“打工人”自语,是社畜自嘲,也是自我鼓励。更应该清楚地知道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不被“内卷化”。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地产“打工人
裸辞是对他们最大的误解

之前有条微博热搜#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有房贷车贷和养娃让他们遭受着 " 中年困境 "。

其实不光是中年人,90后也不像以前“领导骂我,我就离职”那样了,实际上不是“丧”,只是在找寻心中的“理想”。

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同比涨4.0个百分点。

根据和讯网、90度地产联合看房人公众号发起面向90后的调查《90后请回答:三十而立,你想怎样生活?》调查问卷显示,一半以上90后表示自己不是裸辞达人,而职场中的他们焦虑感也越来越重。

作为平均每周加班时间比程序员还多的房地产人,绝对称得上是“打工人”。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互联网行业薪酬报告》显示,房地产/建筑业平均每周加班7.74小时,超过了996的IT互联网,以007的姿态荣登榜首。另外,反映加班没有补贴的白领占比高达86.31%。

有句话说,地产人的忙,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

地产人“加班”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用时间追赶业绩,用黑夜置换白日。

今年很多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拍到了沙滩上,而地产行业供需两端都展露出了韧劲。房地产行业目前依然是赚钱的行业,拥有这十几万亿的市场,是大家公认的三大高薪行业。即使在经济下行,薪酬水平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任凭风云变幻,该坚持还是要坚持。转型跳槽,没那么容易。

2

同为忙碌的打工人
越来越优秀的人具备的特质

《道德经》里有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就是说,厉害的人,听了道理就去实践;普通人听了很多道理,就点点头,好像是那么回事儿;还有最后一种人,听什么道理,都是一笑了之。
现在的地产行业,需要的是有综合技能甚至跨界型的人才,需要有多线程高负荷工作的能力。
有些人,越是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喜欢瞎忙,白忙活一场,从而来掩盖自身焦虑。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每天所面临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所有人都迫切地想要从没完没了的焦虑中解脱出来,清心寡欲、宁静致远的佛家之道,正是大家所渴求的。
常听人说,“优秀的人就要像一块肉,扔在筐里就是方的,扔在桶里就是圆的。”
足够复合,升级打怪。当一个人在专业之余足够复合,能够在多个工作领域展示自己不同的技能和特长,长远来说是升职的推动力,短期来看是被迫转岗的安全垫。文能写报告,武能下工地,讲得了 PPT,搞得了客户。
树立“只有一个时间流”的观念。时间管理上最大的坑就是误认为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这两个不同的时间团块,做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这两个时间团块之间做平衡。其实,时间是一个不间断、不回头的“流”,做好时间管理的前提是把所有项目都纳入同一个流里,只有优先级排序,没有重要性平衡。
做一个有觉察的人,对自己一天中的能量分布和工作项目进行合理匹配。比如,晨型人就不妨比别人提前一小时进办公室,在无打扰的情况下集中处理一天中最难的工作。再比如,如果你是那种一定要在完全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处理某些工作的人,就想办法给自己找到、营造一个这样的空间。
3

站在后浪崛起的浪潮上

找准自己的方向

一代新人换旧人,后浪开始崛起。
90后一代已经踏进“三十而立”的分水岭,曾经白手起家,激流中“开疆拓土”的企业创始人已逐渐心生退意之际,代际传承的大幕徐徐拉开。地产二代们也陆续走向聚光灯下,角逐地产下半场,开始迎来“换血”时代。
接过父辈打下的江山,许世坛、王晓松、郭晓群等备受瞩目的地产二代们也相继入场,新的血液、新的理念,或将为地产下半场注入更多的能量。
地产人才的年轻化也非常明显。据介绍,顺驰和天津万科的领导者的年龄都不超过40岁,员工的平均年龄也都不超过30岁。
现在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房企,特别是强调高周转的房企,都在极力强调团队年轻化。部分公司甚至明确在招聘要求里面贴出了年龄上限,基层员工要求30岁以内,中层管理干部要求35岁以内,城市总和区域总原则上是80后。
对年龄赤裸裸的要求,已经成为地产人不得不面临的一道难题。
知乎上一个“30岁还没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怎么样”的问题,引来近800万的关注,足以看出人们对这个事情的焦虑。
如果你到30岁,还在为“管理岗”这件事焦虑和烦恼,要审视一下自己,是选的路不对,努力不够,还是自己对于这个过于执念了?最宝贵的,永远是你的个体增值。这或许才是来自底层的安全感。
追逐梦想,还是务实择业,职业生涯规划会助您做出选择,从而设计出人生规划。
对于房地产来说,35岁如果还在一线奋战,确实有点老了,都算地产中老年人了。曾经看过一篇文章《45岁以上的地产人都去哪了?》,这也是很多地产人关注的话题。
大多数高速发展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职业经理人45岁以上还在一线奋斗的总是少数,要么做到高管,要么转行。还有一些40岁以上的地产人,做到一些副职,难以上去了,其中一部分地产人会为自己提前做好打算。
比如在40岁之前用地产赚来的第一桶金,提前布局好投资领域,以便到了一定年纪可以顺利退出,提早为自己打算好退路。
通过观察身边转行的地产人发现,地产时间做的长的或者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一批人,大部分还是与本行业相关的产业,比如自己合伙做地产投资(比如产业园投资等)、或者在里面做操盘手(私企老板的职业经理人,但是有股份)。
普通人的转行,有的跳出房企,如设计类的去了设计院;财务去了大部分企业或者咨询、投资金融行业。另外还有一种也就是本职工作+其他兴趣(所谓的主业+副业),做自媒体或微商等,尝试一下没什么错。或者在互联网上做一些输出尝试,可以是知识类的,也可以是带货类的,多去试错。
4

博观思考
地产人如何不被“内卷化”

个人永远要跟上企业的步伐,企业永远要跟上市场的步伐。快到年底了,有多少地产人每天高喊,我爱工作!我爱加班!拼命加班的背后,一方面是地产公司销售压力逼迫地产人不断加班。另外一方面,裁员优化在很多公司悄然无息地进行。

坚决避免“内卷化”忙碌,不瞎忙。做到忙所当忙、忙有所值、忙有所获。

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人也常陷入“内卷化”忙碌中。他们整天事务缠身、忙个不停,年终盘点却两手空空、乏善可陈。就好像一棵成熟了的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着,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

设好目标,走出“舒适区”。就需要用目标牵引行动,逼着自己去突破,用辛苦去换成长。要设定难度适当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要明确路径,便于操作落实。

在降本增效的影响下,坑少萝卜多。地产人的危机感越来越强,这正也是开启“秘密”项目的好时候。
别把这个“秘密”项目当作普通的业余爱好,而是让你非常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这个”秘密“项目,可以是投资,孵化,研发,写作等等。

持续学习,强化“驱动力”。只有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丰富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思维理念,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我们现在必须高强度学习,不然会觉得跟不上CEO的思路,他们每天能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人,他们的信息面很广,如果你不主动去学,就对公司要做什么理解不深,早晚会挨批。

作为地产行业的中老年人不要焦虑,年轻有年轻的好处,年老有年老的价值。社会老中青都是和谐共生的,打好自己的牌,做匹配年纪的事情,社会还是需要你的。

人生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游戏越来越难,我们也一年比一年变得更加强大,实现翻盘的逆袭。

部分参考资料:
[1]《五成90后:“裸辞达人”是对我们的最大误解》
[2]《90后地产二代上位 》
博志成地产观 · 精品文章合集
泛地产观察

1. 商业地产,逆袭新路径
2. 养老产业复合化,行业跨界新浪潮

3. 养老地产的天时,四阶段概览产业政策大势

4. 「养老金矿」挖掘的三大阵营

5. “包租公”神话不再!

6. 终结物业公司的“任性”

7. 康养产业终于等来了万亿蓝海

8. 房企去化“地狱模式”已来临

房企案例观察

1. 中梁的「阿米巴」奇迹
2. 融创你学不会
3. 新力的「新力量」
4. 碧桂园又拿了「第一」

5. 万科不需要恒大

6. 郁亮&杨国强 多元化的殊途同归

7. 不是所有的教育地产都叫「东投模式」

8. 当孙宏斌再遇王健林

9. 阿里贝壳,必有一战

10. 弘阳凭什么弯道超车?

11. 碧桂园,又变了

12. 恒大疯狂如斯

13. 万科的「一根筋」

14. 蛋壳要碎了?

地产人那些事

1. 地产HR的招聘「潜规则」

2. 地产人转行,且慢!
3. 地产人的上半年,阵痛!

4. 全国行业,地产人加班第一!

5. 地产人最全摆摊指南

6. 地产人跳槽修炼手册

7. 房企人事“动荡”

战略解读

1. “三道红线”,房企的紧箍咒

2. 房企「甩卖资产包潮」汹涌

3. 分拆上市潮下,房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4.“内循环”来了,房地产凉凉?

5. “深八条”牵动谁的心?

6. 房地产管理红利时代的「新解药」

喜欢的小伙伴们,下方一键三连走一波

(0)

相关推荐

  • 地产人的薪酬多久没涨了?

    ●●●1●●● 前两天一个在一个本土十强房企的老同事跟我吐槽:他的薪酬已经三年没涨了. 这不是个例. 地产群里隔三差五就会调侃薪资: 你月薪多少? 不到十万. 具体点? 五千-- 根据薪酬网的2020 ...

  • 害怕掉队的地产人,都在为什么而迷茫?

    临近年尾,各家房企都进入了冲刺阶段,地产人身上的压力也只增不减. 2020年就快要过去了,这个被称为"史上最匆匆的一年",若复盘一下,很多人可能说不出太多收获,却能说出很多迷茫. ...

  • “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最全精彩!

    核心观点 1.行业V型反转,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剂 2.房地产业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 3.行业步入无增长时代 4.地产金融政策持续收紧,房地产市场难上加难 5.物管行业集中 ...

  • 雪贝 | 地产人的年关:孤独的人不可耻

    [这是雪贝财经的第201篇原创文章] 地产人的2020 作者:莫闪 编辑:贝姐 和卫生间的洗手台一样,公司的茶水间是一家公司民间信息的中转站,每个工作日的下午四点半后,是这两处地方人流量的高峰. 关于 ...

  • 比房价上涨更可怕的是什么?为何买房的没买房的都在焦虑?

    现在不容回避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多数国人心理处在一种焦虑和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如果没存款没房子甚至都被当成失败者,即使有了房子银行里有钱,依然在焦虑,他们怕这些钱将来不属于自己,更怕被放血,税就是很大的一 ...

  • 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和焦虑的根源!

    不知道是谁如此有才,发明了"内卷"这个词. 有内卷就有焦虑,正是因为焦虑弥漫,所以内卷这个词传递出来的味道能够直抵人心. 到底什么是内卷? 形象地说,就是一群人围着原地打转转,还你 ...

  • 如果有朋友做房地产,请你对他好一点!

    一 房地产哪个岗位最光鲜,老板.高管? 你错了! 我所知道的中国房地产老板.高管们都夹着尾巴做人,练就了一副随时当孙子的能力.他们游走在政商关系的边缘,危险系数不比腐败官员低多少?你干净,你拿不到地啊 ...

  • 从福布斯慈善榜到河南水灾,这些房企都做了什么…

    7月20日,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21中国慈善榜>,其中房企与涉及房地产领域的企业占到了榜单的近三分之一. 上榜企业所在行业分布(不含综合性企业) 一般人大概会觉得,搞房地产的嘛,就是有钱 ...

  • 停止招聘,人员裁减!千亿房企要大调整了?

    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21年的到来,因为20年发生的一切确实不太美好. 不过,问题不解决,21年只会更惨. 就在刚刚,地产君得知了一个劲爆的小道消息,某top30强房企内部面临大调整. 这是集团某区域公司 ...

  • 房地产的内卷,已经快让人崩溃了

    ●●●1●●● 先说两个行业内发生的事. 某房企略偏远项目开盘,前期上报的认筹客户大约300多组,但开盘只卖了十几套.集团领导大怒,直接把项目营销领导层全部干掉了,请注意只是营销层. 第二个故事是,前 ...

  • 恒大又一次冲在了前面

    来源:地产八卦女 1st 前天深夜十点,恒大主席许家印突然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会议干货内容有4点: 1.定下目标:"金九银十"两个月,单月销售额要冲刺1000亿: 2.给出政策:恒 ...

  • 房地产行业周报:多地上调房贷利率 行业销售维持景气度

    核心观点 2021年5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3%,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1%,环比均上涨2BP.近期广州.深圳.杭州等地银行相继上调房贷利率,重点城市房贷普遍开启加息浪潮.上周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