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卷五——结胸与痞证

(0)

相关推荐

  • 卷四115,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属藏,谓属里也:属府,谓属表也.溲,谓小便也.脉浮     而大,太阳.阳明脉也.浮属表,大属里,今太阳脉浮     之表未解,而心下反硬,阳明之里又急,权乎汗.下     可也.设里有 ...

  • 【临床病案】结胸、胸痹、痞病,你都搞懂了吗?

    病案举隅 朱某某,女,60多岁 时间 2020年4月15日 病史 高血压病史,收缩压高,一般160mmHg左右,最高180mmHG,服用拜新同降压,效果不理想.胃镜检查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高尿酸血症 ...

  • 《伤寒悬解》少阳病——小柴胡汤提纲注解

    少阳二 伤寒五六日,中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 伤寒五六日,又中风 ...

  • 《伤寒悬解》卷五——太阳坏病结胸与痞证

    伤寒悬解卷五 太阳下篇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太阳之病,不解于太阳,而入阳明之腑,太阴之脏,寒热之偏胜,危机伏藏,是皆太阳之坏病也.然悠忽失治,离表传里,俟其入于阳明而用承气,入于太阴而用四逆,犹 ...

  • 《伤寒悬解》少阳坏病——结胸与痞证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五章 病在少阳,或入阳明之腑,或入太阴之脏.将入阳明,而经证未罢,下早则为结胸,将入太阴,误下则为痞,与太阳之结胸.痞证由来正同也. 1 师言经证未罢,下早而为结胸,感觉不妥,经证未罢 ...

  • 《伤寒悬解》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足太阳膀胱经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穴计有: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 ...

  • 《伤寒悬解》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白散方的寒实结胸

    太阳风寒五苓散证三章 太阳表证未解,而里有水气,小青龙.五苓散,皆解表泻水之剂.而小青龙之表药则用麻黄,五苓散之表药则用桂枝,其里水则同,而表证之风寒则异也.小青龙但用麻黄发汗以泻水,其于大便微利者方 ...

  • 吴佩衡讲伤寒论 | 结胸与痞证因何而得?大陷胸汤/丸如何使用?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词解: ①痞:即心下痞塞,按之柔软,间亦有痞硬者,但并无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之五苓散证

    昨在发的图不清晰,今天附上两张清晰的大图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 ...

  • 伤寒、温病结胸 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

    [组成]莱菔子二两(生者一两,熟者二两) [用法]共捣碎,煎汤一大茶杯,顿服之. [主治]伤寒.温病结胸.其证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 ...

  • 《伤寒悬解》少阳下篇之坏病——小建中汤

    卷九少阳下篇 少阳经下篇十六章 柴胡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 ...

  • 【中医】伤寒悬解【二】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篇名>伤寒悬解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