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火了

谁能想到,
一个品牌主题曲能席卷全网。
一遍上口,
两遍上头,
三遍则在脑子里焊上音响。
蜜雪冰城这个现象案例,我不想做过多的分析解读。也不建议品牌也跟风,立马去发布一个主题曲。
不如关于传播的逻辑,冷静思考,来简单聊几点。
01.
传播要有一个文本意识。
如何用小成本去撬动大众?一定是要激发读者的自传播。
那么,你的广告得成为一个公共文本,让读者进行改编,去二次创作,继而引发一个连锁反应,让更多的互动参与起来。
基于这样的逻辑,在创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布局。
在写文案的时候,试试写第二版、第三版,看它是不是能改编到其他的场景中,从而倒推这个案例的传播潜力有多大。
你看,蜜雪冰城这个主题曲,本身就是改编自美国的一首民谣《哦,苏珊娜》,它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文本。
再比如,此前凯迪拉克的出圈案例,没有____,不算____。
这个句式也成为了一个公共文本,让更多的大众参与进来,把一个广告传播变成了一场智力的接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公共文本一定要够简单,这样才能参与度更高。就像一个○,才可以延展出更多的可能空间。

02.
传播要保证交叉记忆。
一般来说,很多人的洗脑策略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试图把信息强行塞给读者,这自然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而相比重复记忆,交叉记忆显得为主动,消费者会把品牌讯息主动地接收到大脑中。
比如,我在抖音上刷到蜜雪冰城,然后又在微信看到人们在讨论蜜雪冰城,这样的信息交叉重叠,让我对它顿时兴趣起来。
事实上,具体传播落地的时候,应该反过来。

不是把传播预算拆分成N等分,而是应该把大部分预算放在一个渠道上。

在某个平台上集中火力,砸起足够水花后,自然变成一个火爆事件蔓延到其他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全网覆盖,让交叉记忆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一点特别特别重要,传播要积极正向。
当讨论变成吐糟,品牌要认真听听那些吐糟的声音,而不是迷恋在所谓的声量中。
黑红不是红,只是在给品牌下头而已。
品牌造话题造梗的时候,希望它传播的调性是正向积极的。至少蜜雪冰城这个主题曲,它呈现的情绪是快乐甜蜜的。
即便它洗脑,我们也不太反感。
希望品牌尝到甜头后,不必再发布各种洗脑歌曲。如果一味抢占读者的耳朵,没日没夜地收割流量,可能会成为一种适得其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