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秋词》,主体相同,各写一面 ——读刘禹锡《秋词》有感
相关推荐
-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字梦得,号庐山人.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 ...
-
刘禹锡很豁达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读后心胸开阔
悲秋,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为历代诗人所涵咏.或是感应秋之物候的萧瑟,或是抒发身世浮沉的悲叹,或是蕴藉深沉的历史之感与国事之忧.总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 ...
-
皖北解词︱老谱,写酒,打秋荒
老谱 颍淮读音:láo pǔ 简明释义:老家老屋的一应事项. 小二姐割豆子,一谱归一谱.颍淮乡间,人们在调解邻里纠纷的时候,总少不了这句话. 这里,"一谱归一谱",其实就是今天常 ...
-
这两首诗用《曹全碑》写出来,真美
[曹全碑隶书集字] <中秋玩月> 佚名 (明)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曹全碑隶书集字]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唐)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 ...
-
杨万里流传很广的两首咏雪名篇,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还美得惊艳
杨万里的诗简洁明了,一读就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不像别的诗人会刻意引用典故,使用一些生僻的字,他的诗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的技巧.为此他的诗流传很广,其中有很多的名篇佳作,还年年入选小学课本,所以提起 ...
-
向征鞍敲月,落笔惊风叶,分享两首宋词,细腻传神,值得一读
6月6日 阅读可以凝神静心,也能排遣愁闷.无论是孤室独处,还是羁旅枯燥,只要手捧一本好书,就可以与古人对话.和先贤交流,也会很快地忘记愁情.到了江南,烟雨蒙蒙,就会想起韦庄的<菩萨蛮>,人 ...
-
早春忆秋斋,临风怀周公——读《秋斋临风》兼怀周乃复先生逝世一周年
牛年惊蛰前后,持续阴雨天."最难风雨故人来",3月7日,虽是星期天,我仍起个大早,驱车回慈溪,为赴周乃复先生追思会之约.从宁波北上高速的时候,还只是落毛毛雨,等开到长溪岭隧道前,看 ...
-
刘禹锡一反常态写下两首诗《秋词》,宏伟壮丽,意境深远,成为千古名作
秋天,在世人眼中是一个悲伤的季节,大多数诗人在秋天写的都是悲秋之作.比如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杜甫<登高>中& ...
-
小周后被赵广义欺负,李煜含泪写出两首词,流传千古难以超越
据史书记载,公元965年,十九岁的大周后身患重病,妹妹进宫看望她,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的美貌跟姐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煜不顾妻子病危,亲自带着小周后参观皇宫里的美景,并写下一首词 ...
-
辛弃疾登北固亭,怀古忧今,写下两首词,感人肺腑,堪称千古绝唱
收复中原,一直是辛弃疾和陆游的梦想.比辛弃疾年长15岁的陆游,非常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和军事才能,曾多次举荐辛弃疾,两个诗人也曾多次写诗互相鼓励.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他出生的时候, ...
-
杨万里两首词写出两种人生境遇,朴实语言道出深刻的内涵
人生有时候是随波逐流,有时候是劈波斩浪.陶渊明有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岑参也有诗"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恰好描写这两种境遇.但无论哪种人生态度,都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