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相关推荐
-
十三、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原文205
十三.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原文205 [郑论] 按心下鞭满,有可攻者,有不可攻者,有热结者,有寒结者,总之详(虎)[辨]的确,可攻则攻,可攻则勿妄攻,攻之利不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330、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330.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解:厥,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外证为手足逆冷,四末属太阴地界,厥病标为太阴阳虚寒证,其本有二:一是阳虚而厥,即阳升降出入运行过程中阳虚无力运行至四末.二是阳郁 ...
-
少阴经前篇
[凡本经宜温之证,悉列此篇] (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原文] \脉沉为在里,证见少阴,不当复有外热,若发热者,乃是少阴之表邪,即当行表散之法者也,但三阴之表法, ...
-
伤寒论调胃承气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诠释]太阳病发作三日,经汗法治疗,其病不解,病邪势必由外向内传变,出现蒸蒸发热的症候表现.此症是由内热极重,阳明热炽蒸肌于外,戳然 ...
-
十五、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而)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原文320
十五.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而)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原文320 [郑论] 按少阴病,而用至大承气汤者,以少阴为水脏,宜乎口咽润泽,今见口燥咽干,是少阴协火而旺之的候.火盛则阴亏,恐真阴为 ...
-
318、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318.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柴胡.枳實(破,水漬,炙乾).芍藥.甘草(炙)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欬者加五味 ...
-
十三、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上轻)〔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文318
[郑论] 按少阴病,而至四逆,阳微阴盛也.其中或咳或悸者,水气上干也:小便不利者,阳不化阴也:腹痛下重,阴寒之极也.法宜大剂回阳为是,而此以四逆散主之,吾甚不解. [阐释] 历代诸家注解本条,皆谓本证 ...
-
二十三、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冒者,如以物蔽目的意思,这里是指眼发昏黑,目无所见的昏晕而言。),死。原文297
二十三.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冒者,如以物蔽目的意思,这里是指眼发昏黑,目无所见的昏晕而言.),死.原文297 [郑论] 按下利既止,应乎不死,此以死论者,以其时时头眩自冒,冒者何?是阳 ...
-
十三、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原文314
[郑论] 按少阴下利,下元火衰也.主以白通汤,亦温肾助阳,阳回利止之意也. [阐释] 郑氏云:"主以白通汤,亦温肾助阳,阳回利止".是正确的,但语焉不详,特为之补出.此条属少阴虚寒 ...
-
《尉缭子》兵令上第二十三原文翻译
兵令上第二十三 本篇论述了战争的目的是"伐暴乱,本仁义,战国则以立威".战争的实质是"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此外,还论述了临敌布阵的方法.纪律和要求. 88.兵 ...
-
《尉缭子》重刑令第十三原文翻译
重刑令第十三 本篇主要论述以重刑来维护战场纪律的问题.它主张对战败.投降.临阵脱逃等行为处以重刑,以达到"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的目的.反映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只有靠酷刑来驱使人民从 ...
-
《鬼谷子》转丸第十三原文翻译
转丸第十三 (本章节已佚,本文内容乃后人猜测整理,仅供参考) [原文]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了.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了.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轮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 ...
-
《韩非子》饬令第五十三原文翻译
饬令第五十三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一奸一.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 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 ...
-
《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原文翻译
定法第四十三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 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