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进入“过程”的文学史研究——《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导论
相关推荐
-
戴伟华、王小盾:《唐声诗》的理论建构和历史意义
任中敏(1897-1991)名讷,字中敏,又名二北.半塘,"任氏散曲学"和"唐代音乐文艺学"的创始人.散曲研究方面有<词曲通义><散曲丛刊&g ...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20200418
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文学的来源有很多种观点,一种认为来自于宗教.恩格斯认为来源于劳动,在中国的<淮南子>中也有"邪许"说.还有人认为文学是生活的重现,是对生活的模仿. ...
-
李时人:鲁茜《李维桢研究》序言
李时人先生 从1996年8月接受中华书局的约稿开始,十几年的时间内我一直默默地从事<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的撰写工作.至去年终于完成交稿的这本工具书,共为有明一代3046位作家撰写了小 ...
-
张奕:陈文新学术年谱(1975年至今)
1975年 9月,任湖北省公安县跃进学校民办教师,两年间,从小学一年级教到高中二年级,语文.数学.政治都教过. 10月,因为<淬火>等两首小诗的投稿,应<湖北文艺>(原< ...
-
李昕:我眼中的学者杨义
"一般人做学问,切忌四处刨坑,却浅尝辄止,坑坑不见水.但杨义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他每刨一个坑,都打成一口深井.这足以令人称奇." 2015年3月,杨义先生的新著<论语还原> ...
-
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稿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来是海外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前.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汉学研究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已积累非常丰富的成果,其中很大部分还不为国内学界所知,或即使知道也无法阅 ...
-
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发刊词
现代中国人文科学是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中诞生的,又是直接由日本汉学的引领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就古典文学而言,我们在罗振玉.王国维的治学路径上可以鲜明地看到日本学术的影响,此后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无论是林传甲 ...
-
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第一辑目次
第一辑目次 中国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中古文学里的"偶然"初探 釜谷武志 战时宣传的艺术:论陈琳为袁绍及曹操所作之檄文 ...
-
蒋寅|顾嗣立的元诗研究
一.<元诗选>与诗坛风气 元朝得天下虽不满百年,文学却相当繁荣,诗歌创作的兴盛并不亚于前宋后明.据同事杨镰先生编<全元诗>的初步统计,元诗今存尚有十四万首之多,几乎是现存唐诗的 ...
-
蒋寅|《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略评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主办的"历史与建构: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今天的发言谈谈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评价.刚才陈文新先生讲了对<剑桥中国文学史 ...
-
蒋寅|我们要向日本学者学习什么——《日本学者唐诗研究丛刊》前言
这套丛书是十位日本学者唐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荟萃,约略反映了日本学界中年一辈专家研究唐代诗文的重要成果. 三年前,我与同事张剑兄一起翻译川合康三教授的<终南山的变容>一书,常就日本的唐代文学 ...
-
蒋寅|学术史·思想史·批评史——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读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是张伯伟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1989年,其中有关"推源溯流"和意象批评的论述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写成,从大学论文到博士 ...
-
蒋寅|新见王渔洋暮年事迹重要史料——读王士骊《幔亭公漫录》札记
2011年2月,我在山东图书馆查阅资料,翻卡片看到一种王士骊撰<幔亭公漫录>.王士骊是王渔洋亲族中感情最亲密的从弟,此书印象中未见人提到过,急忙调出阅览.原来是一册巾箱本大小的青丝栏钞本 ...
-
蒋寅|不说破——“含蓄”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增值过程
一."含蓄"概念溯源 古典诗学中的"含蓄",作为自觉的修辞要求起源甚早,但被理论化.形成概念却晚至宋代,而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则更晚至二十世纪初.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