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6月8日下午,《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在海口举行,现场发布了“十四五”时期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任务和政策方向。
海洋是海南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的主要依托,是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资源,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科学编制《海洋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培育壮大海洋经济,拓展海南经济发展蓝色空间,对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及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25年,海洋经济规模大幅提升,海洋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海洋合作网络不断扩大,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指标以及多个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坚持陆海统筹,实现空间布局与发展功能相统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全省统筹与市县差异化发展相衔接,构建“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深海拓展、岛礁保护”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用足用好自由贸易港政策,吸引资本和创新要素向海洋产业集聚,优化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结构合理、相互协同、竞争力较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聚焦深海科技,以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重点,汇聚全球海洋创新要素,强化海洋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开放协同高效的现代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
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统筹海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探索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打造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严格海洋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二是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是推进海洋产业绿色发展。
加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密切与北部湾经济合作、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深度融入国际陆海新通道为重点,不断扩大海洋经济合作网络,推动海南海洋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提升海洋服务保障能力。以海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海上应急救援为重点,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精细化、数字化的立体服务网络,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海洋相关产业开放,实现海洋经济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制度集成创新,形成有利于集聚国际国内要素、发展海洋经济的大环境。
南海是我国深海的主体,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是“深远海”。为此,《规划》立足海南独一无二的深海资源优势,聚焦做大“深海”文章,以提升“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为目标,就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深海科技创新等提出相关任务。同时,依托海南区位优势和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吸引资本和创新要素向海洋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服务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结构合理、相互协同、竞争力较强的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未来,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将着眼于中长期,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阶段目标要求保持一致。为此,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以自然资源部反馈的海南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1536亿(初步核算数)为基准,以实现2025年海南海洋经济规模翻一番为目标,对2025年海南海洋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预测,争取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2020-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预计为14.3%。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