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谈《游龙戏凤》
相关推荐
-
赵松樵:在北京“喜连成”搭班的日子
在80多年前,经过辛亥革命风云,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在这新纪元的第一年,我父亲赵鹏飞接受北京"喜连成社"科班的邀请,从外地到了北京,在" ...
-
他走后,世间再无梅兰芳
贵妃醉酒 (1956) 物道君语: 岁月空逝一甲子,世间再无梅兰芳. 近代戏曲史上群星璀璨,可获得过"伶界大王"称号的人,只有两位.其一是老生谭鑫培,另一位则是"四大名旦 ...
-
京剧的大帐子与小帐子
齐如山谈京剧的大帐子与小帐子 齐如山(1875-1962)戏剧理论家 大帐子 大帐子 各戏中之元帅升帐,即用此一物,乍看似与桌围.椅帔,同一性质,其实大大的不同.桌围.椅帔不过只是装饰品,而大帐子,却 ...
-
【百年诞辰纪念系列】京剧富连成:王世续、华世丽、曹世才
华世丽 (1920~1968) 华世丽,生于北京,1927年入富连成科班,工旦.在科班习艺时,尊师好学,戏路较宽,多与毛世来搭档.出科后,留科演唱.1940年至1947年,先后曾搭叶盛章.李世芳.李少 ...
-
齐如山谈编剧:剧本如讲义,观众听戏像上课,如此戏园非关门不可
欲论编戏,须先论戏的原理.当初为什么唱戏呢?是为的自己取乐,因为不但唱的取乐,且听的也很欢迎,所以才有人组织班子,排练戏曲,一来供众人取乐,自己又可取财,以后慢慢的越来越发达,就成了专门的行道了.大致 ...
-
齐如山谈京剧行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民国五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与李释戡等为梅兰芳编排新剧,齐为梅编创的 ...
-
齐如山谈京剧与皮影戏:“听说皮簧的皮字,就是皮人影的皮字”
前时在<畅流>写了一篇关于皮人影戏的文字,末尾有一句说他与国剧很有关系,于是就有友人来问,只好再把他接着谈谈. 有人来问这件事情,或者是有点怀疑,其实我说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专靠书 ...
-
齐如山谈名角“跟包的”:以后还不知有什么新花样
"跟包的"这个名词,早就有.不过据戏界老辈人云,现在与从前的情形,大不一样,明清两朝戏班,都是穿公众的行头,用不着跟包人.咸丰以前,还是如此.因为彼时没有自制行头的人,有的人自己带 ...
-
齐如山谈戏园广告:荀、尚二党相争,真是好玩
有清一代,北平戏园演戏,永远不出广告,只戏园门口,有两块牌上书,本园某班准演"吉祥新戏".有的加些广告,也就是在前门两边门洞中,贴一张半张梅红纸的戏报:上边所书,与戏园子门口一样, ...
-
梁燕:齐如山谈“上下场”
齐如山对"场上之道"的搜求与整理可谓殚精竭虑, 功莫大焉.1935 年, 他前后出版了<上下场>.<国剧身段谱>.<梅兰芳艺术一斑>等, 专门总 ...
-
王海燕:从《游龙戏凤》谈京剧的 “不合理”与“生活味儿”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我迷戏的时间不长,还能记得刚开始看戏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传统戏的内容看起来别别扭扭的.<武家坡>.<桑园会>之类就不用说了,显然的封建男权主义.就说那个&l ...
-
齐如山:谈票友
齐如山 戏界人向来看不起票友,讥他们为羊毛,可是也没什么是非.票友刚一下海,无人不讥笑:但赶唱红了之后,又无人不恭维.按技术的学力说,自然不及科班徒弟学得结实,惟科班徒弟不一定有天才.戏剧乃是艺术,凡 ...
-
齐如山:谈饮场
演员在台上喝茶.便名曰饮场,这本是没什么道理的事情.不过,因为写实剧是幕制,有布景,演员想喝茶时,可以由旁边布景内,随便饮之,虽然有时也是离开现场,但不过几秒钟的工夫,观众绝不会理会.就是理会,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