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谈票友
相关推荐
-
年轻时代‖家乡的大鼓书
家乡的大鼓书 老家的大鼓书,曾经是农村最重要也是为数不多的娱乐形式之一. 唱大鼓书的艺人,一般在农闲的时候就会到来,但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某一天,你忽然在村口的大道上,或者在 ...
-
最是难忘说书人
♣ 袁占才 梨园旧书三千部,负鼓盲翁正作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谁没有受过鼓书的熏染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豫西农村,精神比物质还贫,农闲季节没有其他娱乐形式,人们窝在家里,最盼的就是听书,听一次书, ...
-
「東齋戲谈」金派花脸传承表(含学生、私淑者)
第一代: 金秀山(何桂山弟子) 第二代: 金少山 金少山(金秀山传,德珺如弟子) 郎德山(金秀山传) 讷绍先(金秀山传,一说外学票友,一说内廷太监) 桂荣元(金秀山传) 郭厚斋(金秀山传) 增长胜(金 ...
-
鼓书《十送恭喜》
鼓书《十送恭喜》
-
齐如山谈编剧:剧本如讲义,观众听戏像上课,如此戏园非关门不可
欲论编戏,须先论戏的原理.当初为什么唱戏呢?是为的自己取乐,因为不但唱的取乐,且听的也很欢迎,所以才有人组织班子,排练戏曲,一来供众人取乐,自己又可取财,以后慢慢的越来越发达,就成了专门的行道了.大致 ...
-
齐如山谈京剧行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民国五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与李释戡等为梅兰芳编排新剧,齐为梅编创的 ...
-
谈一谈票友身上的毛病,不必当真,开心一笑!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自从03年开始接触京剧以来,陆陆续续接触到了一些票友.也听和看过一些票友唱或演.唱京剧的好处,不用我多说,大家也 ...
-
齐如山谈《游龙戏凤》
承润女士雅鉴: 日前你们要演<戏凤>,还到我家来排,为的是让我给你们改正改正.你们这种意思是非常之好的.盖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时时刻刻地研讨进步,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是不能改的.古人所谓&qu ...
-
齐如山谈京剧与皮影戏:“听说皮簧的皮字,就是皮人影的皮字”
前时在<畅流>写了一篇关于皮人影戏的文字,末尾有一句说他与国剧很有关系,于是就有友人来问,只好再把他接着谈谈. 有人来问这件事情,或者是有点怀疑,其实我说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专靠书 ...
-
【侃京剧】 谈一谈票友身上的毛病
自从03年开始接触京剧以来,陆陆续续接触到了一些票友.也听和看过一些票友唱或演.唱京剧的好处,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明白,比如锻炼肺活量.有益身体健康了,能使人心情舒畅了,扩大人际交往了,等等不 ...
-
齐如山谈名角“跟包的”:以后还不知有什么新花样
"跟包的"这个名词,早就有.不过据戏界老辈人云,现在与从前的情形,大不一样,明清两朝戏班,都是穿公众的行头,用不着跟包人.咸丰以前,还是如此.因为彼时没有自制行头的人,有的人自己带 ...
-
齐如山谈戏园广告:荀、尚二党相争,真是好玩
有清一代,北平戏园演戏,永远不出广告,只戏园门口,有两块牌上书,本园某班准演"吉祥新戏".有的加些广告,也就是在前门两边门洞中,贴一张半张梅红纸的戏报:上边所书,与戏园子门口一样, ...
-
梁燕:齐如山谈“上下场”
齐如山对"场上之道"的搜求与整理可谓殚精竭虑, 功莫大焉.1935 年, 他前后出版了<上下场>.<国剧身段谱>.<梅兰芳艺术一斑>等, 专门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