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

但丁·阿利基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年5月或6月(双子座)-1321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3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作家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的喜剧”。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代表作:《神曲》、《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
《新生》(节选,商籁十五)(沈默 译)
……
如此优雅,而又那样的纯然,
我的爱人啊,在问候别人时就是这样,
令所有的言语惊悚,使所有的嗓音哑然,
也让所有其他人的眼睛无法凝神去看。
她飘然走过,感受着人们的惊叹,
素雅的衣袂,带起绸绢轻轻淡淡,
就好像,她是那样一个
为了奇迹的出现从天国走到凡间。
她展示着欣喜,向着凝神注视的人送去,
凭借着双清澈的眸子,显示着心底的甘甜,
不明此情此景的人,理解这事情,万难。
从她的唇边,走出来的是
那沉浸在爱的美妙之中的魂灵,
走过来却只是说,“我不过一缕凄婉。”
……
李都蔚点评:
《新生》是诗人但丁早期的代表作,记述他对贝雅特丽齐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诗人与他的情人贝雅特丽齐一生就见过3次面,诗人但丁的爱完全是精神层面的爱。在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三杰”的但丁,彼特拉克,薄迦丘,他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位爱慕的女子。他们对这些女子的爱并不是一种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精神的爱,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他们把钟爱的女子当成崇拜的偶像,这种爱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能够洗涤他们的灵魂,使他们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
但丁九岁的时候,邂逅小姑娘贝雅特丽齐,他第一次见到她心中就油然地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正如他在诗集《新生》中描写的这样:“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八年之后,但丁在佛罗伦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又一次见到了贝雅特丽齐,她给他留下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印象,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地冲击。遗憾的是贝雅特丽齐21岁时嫁给一位银行家,出于礼貌贝雅特丽齐给了但丁请柬,她并不知道但丁对她倾慕已久,这是他们第3次见面。贝雅特丽齐25岁因病夭亡,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雅特丽齐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取名《新生》(1292年-1293年)结集出版。诗集包括商籁诗(十四行诗)二十五首,谣曲一首,漫歌四首,另有歌节一片。在这些诗之间,但丁还写下了一些文字,将这些诗联系起来。
诗集《新生》是自传性的诗体小说,记叙诗人的初恋经历。作品用散文诗叙述故事情节,并把31首抒情诗串联起来,这些文字有叙述与这些诗相关的事前事后的一些情境,能对理解和把握这些诗歌的基本格式以及与诗的本义相关的问题有所帮助;还有作者对所写的诗歌分段分节加以解释,可算是这些诗歌的附属性文字。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诗人在诗中说贝雅特丽齐就是“爱情的化身”。她有“说不尽的温柔,说不尽的高雅”,她的光辉“竟使天上增加了荣耀”。但丁在《新生》中抒发了自己对贝雅特丽齐的一片纯真的爱恋之心后,继而将他的恋人描绘成追求天国真理的化身,她的灵魂飞向天空,得到了新生。诗集《新生》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这部关于灵魂危机和成长的寓言,融合了散文与诗歌,记叙与沉思,梦幻和祈祷的作品,一直是爱情文学中最高的启示之一。
为了纪念自己的恋人——贝雅特丽齐,他发誓要写一部传世之作,这就是后来的《神曲》。他从感情的世界跳跃到哲学的世界,把自己创作的成果作为奉献给他钟爱的女子贝雅特丽齐的礼物。《神曲》中但丁游历地狱炼狱是由一位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作向导,但丁尊称他为自己的导师,智慧的海洋,但是维吉尔是受贝雅特丽齐的派遣来引导他,游历完地狱炼狱以后到了天堂,就是贝雅特丽齐引导他游九重天。在《神曲》中,他把贝雅特丽齐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以此来寄托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美好情感。从《神曲》这样安排也可以看出,贝雅特丽齐对但丁一生的思想精神的深深的影响,但丁对她的那份执着即便到了晚年依然难以释怀。

《神曲》(节选,第一章)(田德望 译)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啊!要说明这座森林多么荒野、艰险、难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只要一想起它,我就又觉得害怕。它的苦和死相差无几。但是为了述说我在那里遇到的福星,我要讲一下我在那里看见的其他的事物。
我说不清我是怎样走进了这座森林的,因为我在离弃真理之路的时刻,充满了强烈的睡意。但是,走到使我胆战心惊的山谷的尽头,一座小山脚下之后,我向上一望,瞥见山肩已经披上了指导世人走各条正路的行星的光辉。这时,在那样悲惨可怜地度过的夜里,我的心湖中一直存在的恐怖情绪,才稍微平静下来。犹如从海里逃到岸上的人,喘息未定,回过头来凝望惊涛骇浪一样,我的仍然在奔逃的心灵,回过头来重新注视那道从来不让人生还的关口。
我使疲惫的身体稍微休息了一下,然后又顺着荒凉的山坡走去,所以脚底下最稳的,总是后面那只较低的脚。瞧!刚走到山势陡峭的地方,只见一只身子轻巧而且非常灵便的豹在那里,身上的毛皮布满五色斑斓的花纹。它不从我面前走开,却极力挡住我的去路,迫使我一再转身想退回来。
这时天刚破晓,太阳正同那群星一起升起,这群星在神爱最初推动那些美丽的事物运行时,就曾同它在一起;所以这个一天开始的时辰和这个温和的季节,使我觉得很有希望战胜这只毛皮斑斓悦目的野兽;但这并不足以使我对于一只狮子的凶猛形象出现在面前心里不觉得害怕。只见它高昂着头,饿得发疯的样子,似乎要向我扑来,好像空气都为之颤抖。还有一只母狼,瘦得仿佛满载着一切贪欲,它已经迫使很多的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它的凶相引起的恐怖使得我心情异常沉重,以致丧失了登上山顶的希望。正如专想赢钱的人,一遇到输钱的时刻到来,他一切心思就都沉浸在悲哀沮丧的情绪中,这只永不安静的野兽也使我这样,它冲着我走来,一步步紧逼着我退向太阳沉寂的地方。
我正往低处退下去时,一个人影儿出现在眼前,他似乎由于长久沉默而声音沙哑。一见他在这荒野里,我就向他喊道:“可怜我吧,不论你是什么,是鬼魂还是真人!”他回答我说:“我不是人,从前是人,我的父母是伦巴第人,论籍贯,他们俩都是曼图阿人。我出生Sub Julio,虽然迟了些,在圣明的奥古斯都统治下,住在罗马,那是信奉虚妄假冒的神祗的时代。我是诗人,歌唱安奇塞斯的正直的儿子在睥睨一切的伊利乌姆城被焚毁后,从特洛亚迁来的事迹。可是你为什么回到这样的痛苦境地?为什么不攀登这座令人喜悦的山?它是一切欢乐的基础和阶梯。”“那么,你就是那位维吉尔,就是那涌出滔滔不绝的语言洪流的源泉吗?”我面带羞涩的神情回答说,“啊,其他诗人的光荣和明灯啊,但愿我长久学习和怀着深爱研寻你的诗卷能使我博得你的同情和援助。你是我的老师,我的权威作家,只是从你那里我才学来了使我成名的优美风格。你看那只逼得我转身后退的野兽,帮助我逃脱它吧,著名的圣哲,因为它吓得我胆战心惊。”
……
于是,他动身前行,我在后面跟着他。
王若水点评: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有诗人的柔肠与激情,也有学者的锐利与智慧,他是当时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又是在时代激流中冲浪的政治家,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问世的基础。但丁于1307年-1321年流放期间历时十四年完成的长篇诗作《神曲》,原名为“喜剧”。薄迦丘认为这部作品的伟大性前所未有,似出自神人之笔,且作品写的不是人间生活,而是来世之事,故以“神的喜剧”命名比较恰当。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神圣的喜剧》就是意大利文原文的意思。中译本一般译为《神曲》。
《神曲》全诗自然地分为三部,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每部33篇,每3行分节,连锁押韵(aba,bcb,cdc,……),象征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前加1篇序诗,共100篇,表示“完全中的完全”。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且工整、匀称,结构本身也富有象征含义。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果,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世纪文学哺育出的瑰宝。
但丁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全诗,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诗人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将对现实的评判与对“天国”诚挚的信仰相结合,展示出诗人惊人的想象力,把以梦幻、寓意、象征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学艺术推向了高峰。它是但丁幻游三界的神奇描述。这部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抨击了旧世纪人物的种种恶行,歌颂了灵魂的美好与光明的引导,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是年4月 8日,诗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正当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维谷。值此危急关头,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他受已成为天使的但丁精神上的恋人贝雅特丽齐之托,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但见阴风怒号,恶浪翻涌,其情可怖,其景惊心。地狱分九层,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居住于此的,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他们的灵魂依罪孽之轻重,被安排在不同层面中受永罚。这里有贪官污吏、伪君子、邪恶的教皇、买卖圣职者、盗贼、淫媒、诬告犯、高利贷者,也有贪色、贪吃、易怒的邪教徒。从冰湖之底穿过地球中心,就来到了炼狱。炼狱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山,也分九层。这里是有罪的灵魂洗涤罪孽之地,待罪恶炼净后,仍有望进入天堂。悔悟晚了的罪人不得入内,只能在山门外长期苦等。炼狱各层中分别住着儿以骄、妒、怒、惰、贪、食、色等基督教“七罪”中罪过较轻者的灵魂。但丁一层层游历,最后来到顶层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随即离去。原来他尚无资格进入天堂,只能在“候判所”等待。此时天空彩霞万道,祥云缭绕。在缤纷的花雨中,头戴橄榄叶桂冠、身着狸红长裙,披着洁白轻纱的贝雅特丽齐缓缓降临。贝雅特丽齐一边温柔地责备诗人不该迷误于象征罪恶的森林,一边指引他饱览各处胜境。在她指点下,但丁进入“忘川”,顿觉身心一爽,忘却了往昔的痛苦,随后贝雅特丽齐带他进入天堂。天堂共有九重天,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天使们就住在这里,能入天堂者都是生前的义人,英明的君主、学界的圣徒和虔诚的教士,才能在此享受永恒的幸福。天堂气象宏伟庄严,流光溢彩,充满仁爱和欢乐。在第八重天,但丁接受了三位圣人关于“信、望、爱”神学三美德的询问,顿感神魂超拔,跟随圣人培纳多进入神秘明丽的苍穹,欲一窥“三位一体”的深刻意义,但见金光一闪,幻想和全诗在极乐的气氛中戛然而止。《神曲》结构严谨,情节服从于全诗的主题。但丁对宗教蒙昧主义持鲜明的否定态度,但他并不否定基督教信仰。
写于1309年的《帝制论》第三卷最后一章,是理解《神曲》的一把钥匙。但丁认为,人生有两种幸福:“今生的幸福在于个人行善;永生的幸福在于蒙受神恩”。“此生的幸福以人间天国为象征,永生的幸福以天上王国为象征。此生幸福须在哲学(包括一切人类知识)的指导下,通过道德与知识的实践而达到。永生的幸福则须在启示的指导下,通过神学之德(信德、望德、爱德)的实践而达到”。在《神曲》中,地狱、炼狱中所囚之人,都是有罪的灵魂,区别只在罪的性质不同,罪的轻重不一。天堂中的人是经过炼狱活尽罪恶后的灵魂,可以与神同享荣耀。地狱、炼狱和天堂分别对位应着“人间天国”和“天上王国”。《神曲》的主题,意在探索诗人自身、意大利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命运,但丁的结论是,意大利民族和整个人类必须在信仰的启示下,以理性规范行为,实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断超越,才能与最高真理合一,获得光明的前途。
但丁一生留下了众多名言:我们熟悉的“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人不应像走兽一样活着 而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爱是美德的种子。”;“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