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00条

273、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伤寒论》.第300条)。

作者:蒋远东

《辩脉法》讲:诸脉微者,亡阳也;阳是阳气,人体阳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源于先天之肾,一部分来源于后天之胃。此气不足的时候,其人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少阴肾经是一个水火之脏,其中的火脏代表的就是人体先天之气,名肾阳;此阳是供给诸阳阳气的一个基础。少阴脉微、亡阳也,是说少阴出现脉微的时候,意味着肾阳之气已经不足了;脉细是血少。少阴病,脉微细是肾阴、肾阳的气血俱不足也,所以昏昏欲睡,从自己是本篇第281条讲的:少阴病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辩脉法》讲:浮中沉极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谓之微;而脉的细小则是其形也。少阴病的脉、虽无力且小,看似似有似无的,但浮取和中取的时候都能取到,今少阴之脉只能沉取,而不能浮取和中取则说明此少阴病、病势已经加剧,这里所摸到的这个少阴病的脉微细沉,脉微细沉是少阴病的本脉,少阴不见濡脉则是胃气已绝。

这个少阴病由原来的脉微细到现在的脉微细沉,这个少阴病由原来的但欲卧到现在的但欲卧是病情加重了,而不是病情在减缓。寐是精神恍惚,想睡睡不着,而卧则是闭着眼睛睡在那里,不省人事;卧者人臣也,试问:为人之臣、岂有抬头之理。

《内经》讲:汗为心之液;汗出不烦的烦本是一个热象,今汗出不烦是这个汗在出的时候、无热与之相争,即是冷汗出;这个冷汗出意味着是肾之阴液外泄,心阳已经不与之交争了,是心气衰败的表现,同时也是肾阴、肾阳出现格拒的一种表现,所以本条文讲: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此即格拒也。

自欲吐是阴格阳,阳在上,少阴自欲吐;自利则是阳格阴,阴在于下,少阴自下利。太阳病得之五六日正是太阳转属少阴或厥阴的时候,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是少阴之气互争的表现,肾阳之气争于阴,阴胜则但欲寐或但欲卧,阳胜则烦,今少阴病,脉微细沉,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是阴绝于阳,阳绝于阴,是肾阴、肾阳诀别之争,争者烦躁不得卧寐也,所以主死。

清.曹颖甫在他的《伤寒发微》中讲,这个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如果发现的早,在还没有出现呕吐和下利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加吴茱萸,百中或许能救一二。通脉四逆汤是四逆汤的加重型,通脉四逆汤加吴茱萸的目的是为了温脾救胃,以救胃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