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备课导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2020年12月9日课题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必修2学习目标1、掌握人口与环境基本知识点。2、掌握城市与环境基本知识点。3、掌握区域产业活动基本知识点4、掌握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本知识点。重点人口与环境基本知识点。城市与环境基本知识点。区域产业活动基本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本知识点。难点人口与环境基本知识点。城市与环境基本知识点。区域产业活动基本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本知识点。预习案(课前)【自主预习】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多亿。时间上:J型曲线,持续性、阶段性、增长性,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快,发展中国家增长慢●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2、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 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3、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a.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b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4、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1.2 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1.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它是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条件和原因流            向特      点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1、从欧洲到美洲2、从非洲到美洲3、从亚洲到美洲、东南亚 如:中国人到美国、东南亚秘鲁、非洲、澳大利亚 日本人到美国、巴西、秘鲁印度人到美洲、非洲、大洋州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原  因流    向特    点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从北非、东欧、西亚、拉美到西欧 从拉美到北美 从东南亚   到  西亚、大洋洲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工人增加。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2.1 城市空间结构1、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阶梯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湟水谷底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地区的城市比例高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运转赣州干支流交汇处易行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巴黎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商业贸易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外交、宗教、军事、科技教育等。运输方式区位选择实例南船北马南方城市沿江河分布,北方城市大多在大道汇合处南方武汉、北方邯郸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枢纽;公路、铁路沿线株洲、石家庄、郑州海洋运输沿海港口秦皇岛、大连、青岛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1)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还影响周围地区的自然 环境;2)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3)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4)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产生功能分区2)改变居民的就业方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3)原先的乡村景观成为城市景观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5)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措施:建立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3)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水平5)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或小城镇 6)大型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3. 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l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2 )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3 )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4 )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2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① 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生产协作:生产一件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协作。商贸联系:(l )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2 )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科技、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②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企业之间生产上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空间上存在共用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联系,信息上存在信息交流协作上的联系。有投人一产出联系的企业或自发或通过规划集聚到一定的区域,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高的规模效益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工业地域。3. 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 区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 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资料是有限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2、农业地域类型①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②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 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等。③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区位因素有气候、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玉米: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区位因素有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市场需求(常做饲料)、国家政策等。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问题。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古代主要人地关系思想:古代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思想。4.3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学习困惑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不牢固,前面必修二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所以在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时,就没有办法准确的分析。二是不会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很多知识点会混淆,这明显表现出学生归纳的能力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到这些问题。探究案(课中)探究点一(1)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a.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b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4、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探究点二(2)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1)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还影响周围地区的自然 环境;2)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3)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4)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产生功能分区2)改变居民的就业方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3)原先的乡村景观成为城市景观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5)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措施:建立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3)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水平5)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或小城镇 6)大型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探究点三(3)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 区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 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资料是有限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归纳总结同学们,这湘教版地理必修三为区域地理,结合了必修一和必修二甚至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知识,因此知识面特别广。在考试的时候,很多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学生就是诉苦说,怎么每次都会认识那么多见都没见过的新区域。只能说他们前面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时候,积累太少了,才导致这样的现象。所以才觉得区域地理难学。知识网格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巩固训练图2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1-3题。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A.33‰              B.43‰              C.27‰              D.1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A.1960-1961年间       B.1959-1960年间       C.1957-1958年间       D.1949-1950年间3.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A.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4.近30年来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5.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地理位置优越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6.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面积占城市空间相当大的一部分  B.工业区自然团聚,不断向市中心迁移C.住宅区是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D.三种功能区相互交错,布局混杂,联系方便7.由图3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8.读“攀枝花市略图”(图4),判断影响攀枝花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枢纽地区,交通便利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看上海及附近地区略图(图5),回答9题:9.自来水厂将移到黄浦江上游的H处,这是因为(   )A.距中心城区近       B.交通方便    C.水质较好        D.接近旅游区

10.图6中反映出该城市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河流和自然资源              C.河流与铁路运输              D.政治和军事11.计划在①-③地建火电厂、自来水厂、服装厂,下列布局的最佳方案是(   )A.①火电厂②服装厂③自来水厂              B.①自来水厂②服装厂③火电厂C.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③服装厂              D.①火电厂②自来水厂③服装厂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A.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B.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C.综合农业开发区              D.广场13.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城市化地区地价              B.美化城市环境       C.交通更加便捷       D.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14.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15.关于运输方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水运的旅客周转量小,主要是因为运输速度慢,又受自然因素的严重制约B.管道运输所占比重小,主要是由于管道需要大量钢铁C.公路运输的旅客周转量大于铁路,是因为汽车运输更灵活D.民用航空虽然速度最快,但由于成本太高,货物的周转量很小16.目前,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运成本小运量大,首先发展水运       B.西部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要发展管道运输C.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矿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D.铁路、公路并举,管道运输跟上交通运输建设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据此回答20-21题。17.下列铁路干线,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京哈线              B.成昆线              C.陇海线              D.京九线18.青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落后,其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力水平低  ②河流水流湍急,不利航行  ③地形、地质条件复杂④现代运输成本高,不适宜高原环境  ⑤人口稀少,不必发展现代交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课后作业1.上海市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B.拥有港口、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优越的交通条件C.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D.拥有强大的科研队伍和科技实力2.近年来哈尔滨市开设了许多鲜花店,促使这些专营鲜花的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有(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②快速交通运输作保证  ③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市场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3.下列四组产品中,我国对美国出口具有优势的是(   )A.纺织品、汽车       B.纺织品、玩具       C.化妆品、手机       D.汽车、手机图7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过程。据此回答25-27题。

图74.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气候优越    C.市场区位    D.水源充足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B.城市人口增加    C.运输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提高6.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应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山东省是我国的粮食、棉花、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学投入,普遍采用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据此完成25-26题。7.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已摆脱地域限制                B.该地区已由种植园农业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C.该地区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区    D.人们可以改变自然条件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8.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我国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较好C.我国蔬菜的质量较好    D.我国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较高9.下列的农业类型,既属于种植业,又属于密集农业,还属于商品农业的是(    )A.东亚、南亚、东南亚的水稻生产    B.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C.潘帕斯草原的农业生产                     D.美国的小麦、玉米、棉花带的农业生产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种植花卉、蔬菜、稻米和甘蔗等四种农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某一市场消费,且地价相同,回答10-11题。作  物项  目花卉蔬菜稻米甘蔗市场价格(元/千克)5321生产成本(元/千克)2.520.80.4运费率(元/千克/千米)0.50.30.010.01单位面积产量(千克)201541010.这一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11.根据该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如果土地距离城市(消费市场)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以下作物中最适宜种植的两种是(       )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END

获取方法: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或小红圈即可海宁中学地理组(知识星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