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九)三国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考古学其实是一门对年轻从业者很有前途的学科,因为,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要推翻一个已知的定理或学说那是相当的困难,但在考古学领域,很可能一次不经意的发现,就会把多少代前辈的学说轻易推翻。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吴国的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就具有这种推翻权威的神奇力量。

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国家博物馆称为青瓷虎子,器高15.7厘米,长20.9厘米,1955年在江苏南京出土,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

2013年看到的这件虎子,口朝右,正好能看到器腹上那道侧刻的非常重要的13字铭文: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后来再去时改口朝左摆了,看不到那行珍贵的铭文了。不知道为什么要换个方向。

把拍的照片竖起来,再放大了,就看得更清楚了。“赤乌十四年会”这六个字能直接看出来,下面的字要对照资料上的说明,也能认出来。

赤乌,是三国东吴孙权称帝后所用的第四个年号,赤乌十四年是公元251年。会稽上虞,是地名,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师,应该是制器人的身份,当时称为师。袁宜作,可能是制器人的名字,也可能是名字加制作的意思。

根据资料,在另一侧上部的提梁下面,有“制宜”的两字铭文,有的说是三字铭文,不过仔细看过几次都没有看到。之所以要非常重视器身上的铭文,因为证明了这件瓷器的确切断代。越窑青瓷最早出现在东汉,三国时期以胎质坚致细密和胎骨呈淡灰色为特点,到唐朝时以秘色瓷出现而达到到高峰。这件虎子通体覆盖青釉,属于南方越窑青瓷,因此国家博物馆将它称为青瓷虎子。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

因为赤乌十四年的铭文,它是中国目前有纪年款铭的古瓷中年代最早的,因此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因为证明它是孙吴时期的文物,成为三国时期瓷器的标准器。三国时期虽然因为《三国演义》而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时代,但这个时代时间太短,不到一百年,而且之后经历了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几百年的大动乱,所以留下来的东西很少,这件文物也就非常珍贵了。

除了年代的历史意义,这件青瓷器的造型和制作工艺也很高超,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器身通体浑圆呈茧状,两端略膨,中腰微凹,底部有四个堆足,器颈斜上呈圆口。最精彩的是器身上弓背奔虎形提梁,虎首昂起,但头顶有一个尖角,张口露舌,目视远方,腹下有缩状四肢。全身饰淡青釉,精巧而又不失质朴。目前已知存世和出土了上百件东汉到隋唐期间的同类器,但都以国家博物馆所藏的这件虎子最为精湛和珍贵。

此外,这件经科学考古出土的青瓷虎子,还解决了一个多年不解的历史问题。中国古代有很多物品没有传下来,后人很多时候只能用主观想象来约定名称和猜测用途。在两汉和隋唐文献中,就多次提到过一种叫虎子的便器,但没有图像也没有具体描绘的很清楚。

后人通过考古,发现有一种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及六朝、到唐代没落的器具。这种器具器形似虎,而且后期常用虎头装饰,又多次在古墓的男主人脚下发现,所以曾长期认为这就是文献中记载的虎子,也就是古代的夜壶。不过,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虎子形象比狰狞,要在古代没有电灯照明的漆黑夜晚用这个起夜,其实挺吓人的,特别是从正对着器口的角度。还有人认为,出土的一些虎子施以重釉,应该不是普通的行清用具。不过,最关键的证据,就是这件孙吴时期的虎子。

1955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南京光华门外大校场赵史岗4号墓进行清理,在墓主人头前的砖台上发现这件青瓷虎子,器腹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和“制宜”的铭文,字文是先划在器坯上,然后再涂上青釉烧制成型,说明是特意精心制作的。研究人员认为,赤乌年间是孙吴的兴盛时期,南京正是孙吴都城,因此难以想象有人敢在帝制时代的国都里使用刻有皇帝年号的亵器。而且,器上还有瓷工的姓名,也很难想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名字放到夜壶上。此外,这件青瓷器放在墓主人头部,与其他生活用具放在一起,因此也应该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

在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石室画像发现了一幅涤器图,图中一个仆人正手持扫帚在庭院内清扫,身旁有一个大水缸、一个簸箕和一个虎子,图上还有一个带栏杆的精致小房子,显示虎子应该是用于盛水和洒水的水器。如果虎子真是水器,那就不是文献所说的那个虎子了。不过,因为虎子的说法流传已久,而且又确实呈似虎的兽形,所以还是延用虎子的名称了。不过也有看法,认为那间小房子就是汉代的厕所,所以虎子就是文献上所说的那个虎子。我希望还是洒水器吧,因为它实在太精致了。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0)

相关推荐

  • 如何辨识真伪古瓷器?这几个妙招,教你轻松辨别!

    古代瓷器蕴含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历史文物的价值,因而深受收藏家的喜爱,被大众追捧投资收藏. 然而,市场上的古瓷器存在不少的仿品,那么怎样鉴别古瓷器呢? 一. 先从远距离观形,看造型尺寸比例是否协 ...

  • 永恒的千峰翠色——越窑青瓷

    [前言]: 浙江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和青瓷的主要产地.自东汉成熟瓷器创烧后,出现了越窑.南宋官窑和龙泉窑等著名窑口,而越窑青瓷因其"类玉似冰"的质感,不仅成为当时执青瓷生产之牛耳 ...

  • 1955年南京出土一文物,被专家误认是尿壶,看到上面刻字才知错了

    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宝,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创作,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经历千百年的沉淀,流传至今,每一件都是珍品,独一无二,一旦毁坏,绝不可能"复生&quo ...

  • 南京瓷器修复

    南京瓷器修复,镇江瓷器修复,苏州瓷器修复,南通瓷器修复,扬州瓷器修复,盐城瓷器修复,徐州瓷器修复,淮阴瓷器修复,连云港瓷器修复,常州瓷器修复,无锡瓷器修复,常熟瓷器修复,张家港瓷器修复,昆山瓷器修复, ...

  • 南京江宁咸墅村两座西晋“太康五年”墓发掘简报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宁区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3年6-7月间,江宁区博物馆在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发现并抢救性发掘了两座西晋墓.两座墓均为竖穴土坑砖室墓,朝向西南,东西并排,墓葬形制.大小有别.墓内出 ...

  • 再议柴窑揭秘(之二)

    再议柴窑揭秘(之二) 作者赵传林(古风堂主) 2020年5月16日于拙庐南窗下 关键词:一是柴窑瓷天青瓷,近汝似汝天青色,为古人定论.二是胎薄如纸的柴瓷是不存在的.三是带"柴"铭款 ...

  • 禁止出境文物(126)|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青釉虎子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15.7 长20.9 宽11.8 口径4.8厘米 文物年代:三国吴 出土信息:1955年江苏南京市赵氏岗东吴墓出土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越窑烧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九)商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小时候一直叫司母戊大方鼎,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我国已知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2002年列入第一批禁止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商子龙鼎

    因为年代的久过和历史的缺失,很多文物都存在着争议,比如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但这些争议还都属于学术上的,而国家博物馆里的这件顶级国宝却堪称最具争议,而且是关于它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件非常宏大却来历非常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二)西周利簋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清晨,两支军队集结在朝歌郊外的牧野.经过一个早上的战斗,从西方而来的军队打败了东方的军队,攻入朝歌城,不可一世的商王帝辛自焚而死.英武的姬发手持轻吕,削下帝辛首级,然后&q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四)西周大盂鼎

    用这首曲子纪念潘达于老人.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被认为铸于西周康王时,1849年据传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曾长期由苏州潘家收藏,1952年捐赠入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五)西周虢季子白盘

    这件国家博物馆的禁止出境顶级国宝,从两千八百多年前诞生,到一百多年前的重生,都与金戈铁马相关,所以用首威武的曲子配乐.在long long ago,周天子to子白say:"到颐和园边上的野湖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六)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一个成语,一箭之仇,这也是一段历史.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某一天,姜小白同学急匆匆地坐着马车往齐国跑,管仲远远地向他射了一箭,正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看到管仲去向公子纠报功,就跟身边的鲍叔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二十四)西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单页

    宋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已经都出现了,但近年来对以地动仪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研究分析和详细考据,却突然发现我们一直引为自豪的这些古代成就好象都不太靠谱. 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始于隋唐雕版印刷术,到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 · 红山文化玉龙

    龙作为一种神化传说动物,早期地位并不高,传说中有的被黄帝当成坐骑,有的负责拉神仙的车辇,而且可以被豢龙氏饲养,还老得躲着会屠龙术的壮士.直到中古以后,龙的地位才上升,不过那也是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