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去除主观妄断,尊重事物本源,世间自归安定
相关推荐
-
万物的本体是否同一
人感知到的存在不是存在本身,一切现象都限制在主观意识的界限之中,但是物自体是存在的,现实的存在虽然只是存在的现象,不过这些现象都有源头.世间万物的本体是否同一?每一存在都对应一种根源,还是万物共源同体 ...
-
道德经众妙之门的感悟,人人可说,人人可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众妙之门,这个词语也在多种环境下被引用,很多情况放之四海而皆准.原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可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
-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以“道心”领悟事理
人生最大的错误并不在于事件表象的是非对错,而是在根源上缺乏正确衡量事物的标准以及清醒审视世界的内心. 在<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做: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 ...
-
璨若星河——古希腊的那些大哲学家们!(一)
古希腊,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不仅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更是欧洲人思想的源头.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前200年期间,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古希腊,突然涌现出了一大批震铄古今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和科学家,正是这些有 ...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先,达文要提醒下题主,诗和词是有别的.这是词句,并不是诗.再来看题,想知道这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就要结合晏殊的<浣溪沙 ...
-
【妄断 wàngduàn 望断】
[释义] 妄断:轻率地下结论.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辨析] ①这两个词都是动词,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②二者具体含义不同.妄:胡乱,荒谬不合理.断:判断,决定."妄断" ...
-
如何去除自卑:从生命的本源去重塑内在的潜意识,你会越来越自信
为你的人生与成长加持能量 文/唐若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每个人都知道自信的重要性,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人认同,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而自卑破坏不仅是我们生命的信仰,更有我们生命 ...
-
八字断人事物应期断法思路
应期就是原局信息在后天引发成为生活现实的具体时间.人事信息多以十神组合为主寻找应期,健康.吉凶等信息多以五行生克为主寻找应期,以神煞取信息,则以神煞到位为应期. 不同的预测对象和分析思路,就从不同的角 ...
-
清朝奇案:无辜百姓受冤入狱,县官老爷妄断凶案,半年后真凶伏法
咸丰年间,直隶府某县村民赵某,在外打工已有多时,这一日同乡捎信,说是他母亲旧病发作,恐命不久矣. 赵某心急火燎,向工头辞了工,脚上却如生风般,连夜便往家中奔赶,也就顾不上看路了,结果不小心被绊倒,起身 ...
-
阿什贝利 | 尊重事物本身
尊重事物本身 作者:约翰·阿什贝利 译者:马永波 按语:"我觉得自己对艺术基本上是公正无私的,而不是不感兴趣."约翰·阿什贝利对一个采访者说.这种公正使他成为一名细心的观察者.他的 ...
-
醉索诃 ‖ 我用一场挥霍,归纳妄断的动机
创作简历:醉索诃,原名江涛,浙江姑篾人氏,曾用笔名无痕.在纸刊<中华诗词><浙江诗人><大楚诗刊><龙吟>陆续发表过作品.于一九九三年被收录<中国 ...
-
《道德经》十句话:安身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昨天06:57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 ...
-
终是杂问断了章,世间再无赵小君
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多么正常不过的事,可,生在错误的年代,在错误的时间里,遇见一个喜欢的人是都么的可笑. 在哪个没有能力负责,没有能力承诺,没有能力开玩笑的年龄里,碰到那些该负责,该承诺的人,究竟有多可笑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人们欲求不满的主观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引发事物反作用,最终导致事与愿违
(一),经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二),关键词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