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下)—阳明病的标本中气】
相关推荐
-
虚则太阴,实则阳明,这2条条文需要放在一...
虚则太阴,实则阳明,这2条条文需要放在一起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太阴病和阳明病的关系. 2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身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 ...
-
六、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原文187
六.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原文187 [郑论] 按缓脉,乃太阴之本象,此以为当发黄,吾甚不解.夫缓为胃 ...
-
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下)—太阴病的标本中气
补中益气汤 作者/刘渡舟 太阴病 太阴本湿而标阴,中见阳明燥化.因其标本气同不悖,故太阴从本湿之化以概其标. 太阴既从本气之湿寒,中阳不运,则中焦清浊失判.正如第27 ...
-
卷四158,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黄涤下,通身之热得泄,又何黄之不散耶?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 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 为阳明病也. 注 此太阴转属阳明证也.伤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说] 阳明病的概说包括阳明的生理.病理.病因.症状以及它的表里的关系. 阳明是生理上的,指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这叫病位:病理就是病所,病的处所,在胃和大肠.阳明叫两阳合明 ...
-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4讲《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刘渡舟 小白郎中 1周前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第4讲<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1讲<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之书?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2讲 试论<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概说] 太阳病的下篇,承上篇.中篇而来,和中篇是有联系的.中篇是讲到了太阳的腑证,太阳病传给少阳经的证候,到下篇太阳之邪还往哪传?表证的问题解决了,腑证的问题也 ...
-
【刘渡舟:湿证论(下)湿温学说精要、详解加减木防己汤】
从仲景麻杏苡甘汤获湿喘灵感 有一次,治疗一位徐姓患者,48岁,其证为喘重咳轻,痰多而难出,咳逆倚息不能卧. 切其脉浮濡,视其舌苔则为白腻. 余胸有成竹,一见而认为湿喘.用甘露消毒丹治疗,但事与愿违,患 ...
-
刘渡舟:湿证论(下)——湿温学说精要、详解加减木防己汤
湿证论 作者/刘渡舟 从仲景麻杏苡甘汤获湿喘灵感 有一次,治疗一位徐姓患者,48岁,其证为喘重咳轻,痰多而难出,咳逆倚息不能卧. 切其脉浮濡,视其舌苔则为白腻. 余胸有成竹,一见而认为湿喘.用甘露消毒 ...
-
【中医】刘渡舟 伤寒论方歌括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今日文章 伤寒论方歌括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精]刘渡舟:伤寒论方歌 ●中医经 ...
-
岐黄书斋丨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2讲 试论《伤寒论》条文组织排列的意义
<伤寒论>的文章结构,是以条文形式组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 ,有398 条之多.伤寒论,既然用条文以表达辨证论治,因此,学习<伤寒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理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
各论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 [概说] 阴阳易和房劳复不是一个病.什么叫做阴阳易?易就是交易的意思.某一些伤寒.热病基本上都好了,气血还没恢复,正气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男女双方发生性交,而男性患的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概说] 霍乱是伤寒的一个类证,在<黄帝内经>里就已经有所记载.不过,中西医学所说的霍乱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中医学所说的霍乱包括的证候内容多一些,现代医学所说的霍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厥阴病一般是继发的,直中的比较少,大多从少阴病传入,或者用凉药误治传入.古人说"两阴交尽,名曰厥阴".两阴就是太阴和少阴,两阴交尽,到了极点了,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