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记事:收麦时节
相关推荐
-
党克荣 | 记忆中的收麦
记忆中的收麦 文/党克荣 又是一年麦子黄,收麦就要开始了,收麦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现在农民收麦,开着车或骑上车,地头一坐,等联合收割机一到,一会工夫就收完了,有车的麦子地头装袋,没有车的麦子直接就送到家 ...
-
郭西明丨儿时麦收的记忆
人间五月闲人少,男女老少收麦忙.又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最近网络最流行的就是回家收麦了.是呀,昨天回到老家收麦,看着一台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开过去,一块块的麦田就收割完毕,在地头一堆堆的麦子干干净净的,丰 ...
-
高 涛:颗粒归仓
颗粒归仓 高涛 每次看到"高陵场畔"的石槽碌碡.犁耧耙耱.织机纺车和那些马灯.门礅.木龛等农耕器具,都勾起了我儿时熟悉又模糊的记忆,似乎闻到了苜蓿草的香甜味.摔得噼啪响的泥瓦炮声, ...
-
「作家工坊·小说」上官建国|收麦时节
作家新 干线 收麦时节 村里人把摊晒在场上的谷物进行碾压,叫做碾场:再把碾压好的秸秆收拢起来,叫做起场.那年,生产队的麦场上,发生了一件出乎预料的趣事. 农历六月十四清晨,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 ...
-
华州农村: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华州农村: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作者丨吉建军 麦梢泛黄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响起了久违的磨镰的刺啦声.人们在街巷里遇到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到哪哒去了?""刚从南安地里回 ...
-
【夏收回忆】杨瑞龙
夏收回忆 文/杨瑞龙 我们那里管收麦时碾打晾晒的专用地块叫"场",是不是关中平原的乡村都是这种叫法,不得而知.反正有关夏收的一切,都是由场开始,又由场结束.上世纪九 ...
-
陈新安 | 夏 收
夏 收 文/陈新安 最近,我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在庄稼人的眼里,成熟了的小麦,就是庄稼人的希望啊! 我出身农村,对农村和农事活动有很深的情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我读小 ...
-
【随笔连载】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五)
(五).有一种准备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为夏收的农具平时很少用,用完就收拾了,束之高阁,夏收前,勤快爱好的农户就会早早的把这些农具提前找出来,修整一下,以防到时候影响使用.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不认 ...
-
碾场
白鹿原上--碾场 眼看着地里的麦子一天天变黄了,又到了夏季收割的季节,不由我想起60年前我在家乡白鹿原,参加农业社生产队碾场的事. 1955年农村实行合作化,农民的土地都入社,归农业社集体耕种.夏季收 ...
-
华州记事:县医院门口小吃棚
县医院门口小吃棚 作者丨吉建军 华州小吃风味独特,种类丰富而名目繁多,每一种都能刺激人的味蕾而印象深刻,最关键的是"便宜实惠,好吃不贵".当然,这是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价格,现如 ...
-
华州记事:纺织娘的辛酸劳作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记事:纺织娘的辛酸劳作 作者 秦获幸 华州农谚有"枣芽发,种棉花"一说.在经过了播种,掐尖,抹裤腿好几道工序后,棉花没有辜负主人的期望 ...
-
捞柴捞上个娃——华州渭河记事之三
邮箱:3125136050@qq.com 河边纪事之捞柴,捞娃哩 作者 秦获幸 文人们笔下生花,把每一条河流都称作母亲河.如果较真的话,有些河流就不配称为母亲河.根本原因就是带给儿女们的利少而害多,沿 ...
-
河里涨了大水,船往阿达搁——华州渭河记事之什锦篇
邮箱:3125136050@qq.com 河边纪事之什锦篇 作者 秦获幸 这是一条让人爱恨交织的河流.她的名字,官方和书面的写作:渭河,沿河两岸的人们都叫她雨河.民间有俗语:黄河没底,雨河没岸.说黄河 ...
-
华州遇仙河记事
遇 仙 河 文/薛志勇 八百里秦川腹地,一条河蜿蜒从南边的秦岭山谷中流出,携沙带石,奔腾而来,注入渭河.从村西流过,那条河是遇仙河. 河边有个小村庄. 村子在尼姑庵前,因此那村叫庵门前.尼姑庵何时而建 ...
-
华州赤水镇古今记事(下)——近代及人物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赤水镇古今记事(下) 蒋文正 史永奇 搜集整理 50.赤水两大牌楼,为猪娃牌楼(哄庙戏楼南),二为哄庙西五六十米处跨街木牌楼. 51.赤水镇四小石桥:遇仙 ...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华州杏林镇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作者李友良 (上世纪的梓里大队部遗址 宋朝峰摄) 梓里故县小涧头,石窝紧跟它后头, 只有沙圪塔住得远,全村人都住在沙上头. (一)梓里村的历史典故 (梓里村远景 王海 ...
-
人才济济,灿若星汉的华州下庙先贤名士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爱下庙这块热土 作者 郭玉贤 下庙,这块故土,平畴沃野.南屏少华,祥光普照.北傍渭水,瑞气滋养.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代不乏人.在这块热土上,传唱着讲不完的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