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才唐容川

读了四年唐容川的书,今天实在忍不住想写一写他。

唐容川即唐宗海,容川是他的字,他是四川人,生于1846年,也就是同治元年,卒于光绪23年,即1897年。并于1889年举进士,授礼部主事。

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的一本书,就是《血证论》,论各类血证的治法。研究结核病的人尤其爱研究他。但其实“血证”不管是中医西医都是非常难治的,易反复,易出现急危重症,生死就在毫厘之间。有人说现代医学可以输血呀,但真正处于疾病后期的人,各脏器功能已经衰微,输了也无益。其实“血证”只是唐容川在临床上的一个侧重点,因为他的父亲死于血证,而他无能为力。后他的夫人又患血证,终于保得一命。“血证”是他终身的痛,也是他下力最深之处。

唐是个奇才,奇在三点,一、国学、易学功底极为深厚,这使得他对中医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可以切入到中医最底层、最为核心的那个部分。中医讲的是炁,一以贯之的也是气,整个中医生理所谈无非是“气化”二字。而他对血、水、心、肾的理解就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他生于清末,国家危难存亡之际,西学东渐,他学习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融汇于中医基本理论,言人说不能言,发人所未发,独有创见,虽简但不“陋”。较之张锡纯众人,更为深刻, 不是中药里混用个西药,不是用西医思维用中药,或是中医的思维用西药。他所关注者一直都是中医最最基础的理论部分。这是极之难得的。

营血虽生于心而取汁则在中焦。故曰营出中焦。是后天之所生化也卫气虽统于肺。周于太阳皮毛之间。而其气之化源。则在脐下丹田气海之中。是先天之所生化也。卫出先天。督脉主之。营出后天。任脉主之。任督相贯。营卫相循。”

“内经云。脾之与胃。以膜相连耳。谨按各脏腑。远近不一。实皆以膜相连惟胆附于肝。最为切近。西医言肝无能事。只是化生胆汁而胆汁循油膜入胃。则饮食之物。得之乃化。是中焦之精气。全赖于胆。故胆者中精之府也。胆属火。肝属木。胆汁为肝所化是木生火也。胆汁化物是木能疏土也。故经云食气。入胃散津于肝。肝寒则胆汁不能化物。肝热则胆汁化物太过。而发中消等证。”

少阳三焦,内主膈膜,外主腠理,内外出入之气均从腠理往来。故有邪在腠理,则寒热往来,太阳之气不得外达诸证,上下往来之气,均从膈膜行走故有结胸陷胸。邪欲入胃则呕,甚则呕吐不止诸证,凡此皆少阳不能司其,转枢之过也。”

(此论看似奇特,实源出于《金匮要略》诸君可自去查检)

三、他对药物的认识非常独特,基本思想本于《神农本草经》,又结合他对中医五脏六腑、气血运行的认识,文字简练、一语中的。如“胡黄连中空,与黄芩均能走膜中空窍,而味极苦,正治相火,故主痨蒸。此与黄连之苦不同,黄连得苦之正味,故入心泻热。”,“同一苦味,而黄连之质枯而不泽,大黄之质滑润有汁,故主滑利,黄连纯于苦味而无气故守而不走。大黄纯于苦味,而又有雄烈之气,以气行其苦味,则走而不守,所以与黄连别也”

“生白术内含甘润之油质,可以滋脾之阴,外发辛香之温性,可以达脾之阳。”

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之性,本能行而又具攻性,则较之植物本不能行者,其攻更有力也。鳖甲攻破肝气,去癥瘕。穿山甲性能穿山,从地中出,故能攻疮脓使之破,又能攻坚积使之散。水蛭锐而善入,呢能吮血,故主攻血积。虻飞而食血,故主行上下之血。但动物皆血肉之品,入血分者多,故以上诸药皆主攻血。惟鳖甲,甲得金水之性者,尚能兼攻气分耳。动植之物,性皆不镇静也,惟金石性本镇静,故凡安魂魄、定精神、填塞镇降,又以金石为要。”

唐容川的书中,有三本非常值得一读。《血证论》、《本草问答》、《中西医汇通精义》。读他的书需要的知识储备,一、中医学,二、基本的易学知识,起码知道八卦的常识,三、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方能融汇贯通。

他的一生并不长,只活了五十几岁,极聪明极有创见。他首先是个文人,然后才是医学家。传统的中医多半如此,最厉害的那一群往往都是兼职的医生,如张仲景、如李杲、如孙思逊、如傅青主。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也同样是四川人的,有一位廖平,也很牛气,本职是位经学家,然后顺便研究了汉及汉以前的医书。

(0)

相关推荐

  • 对于冠心病,我最痛恨用支架,这完全是将患...

    对于冠心病,我最痛恨用支架,这完全是将患者当牛一样宰.而我用补气药,消除了患者的冠心病后,我明白了:中医再也不可能恢复千年的盛况! 年轻的时候,谁不想在自己的领域闯出一番天地.而我的梦想就是用心治好每 ...

  • 中医血证的治疗三大原则是什么?辩证论证:治火、治气、治血

    中医血证的治疗三大原则是什么?辩证论证:治火、治气、治血

  • 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可除六经实火实热的黄芩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能]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 ...

  • 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解释《灵枢•五色》面诊

    望形察色 形是肢体.色是面部.此理最微比脉更难.今且举其大略.使人得其门径.西医于察色未深考. 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言五色命于 ...

  • 民国大家唐容川

    <血证论>,是清代着名医家唐容川论述血证的专书,是唐容川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 ...

  • 唐容川《血证论》治血四法探讨

    <血证论>,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论述血证的专书,是唐容川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 ...

  • 另外,唐容川《血证论》里面也有一些记载,...

    另外,唐容川<血证论>里面也有一些记载,他说口苦是胆热,这个和前面没有什么差别,口甘是脾热.口苦胆热用什么方子呢?用小柴胡汤加黄连,口甜用甲己化土汤(白术.甘草)加天花粉.茵陈.黄芩.石膏 ...

  • 清代医学家唐容川:阴阳水火气血论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何以言水即化气哉? 01 气着于物,复还为水,是明验也.盖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脐下者肾与膀胱,水所归宿之地 ...

  • 唐容川本草问答摘录一20210310

    ​唐容川本草问答摘录一20210310 问曰∶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形色气味上论者.譬如珀琥拾芥,磁石引针,阳起石能飞升,蛇畏蜈蚣,蜈蚣 ...

  • 唐容川在《血证论·阴阳水火论》中称“人之...

    唐容川在<血证论·阴阳水火论>中称"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守"."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通则血足 ...

  • 学习资料唐容川对气之发挥

    本文选自<本草问答评注> 唐容川进士对气之发挥,可补<内经>及汉唐以下诸家之不足,如云"水即化气",因"气著于物,复还为水,是明验也.盖人身之气, ...

  • 唐容川[中西贯通清代医学家]

    唐容川著有<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两卷(1892),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在内科的治疗方面,中医的优越性确 为西医所不能及,主张&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