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四个“唯一”,活出超长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期盼!因而,强化生命意识,明确“我们是世界的唯一,生命是我们的唯一,健康是生命的唯一,预防是健康的唯一”,主动遵循健康规律,自觉践行长寿之道,必将使我们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生命之果历久弥香、生命之光精彩绝伦!

强化生命意识,就是要强调“我们是世界的唯一”!

正如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叶子相同一样,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另一个相同的我们自己。试想,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宇宙的万物中,我们有幸成为体貌堂堂绝无仅有的“唯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并且还是孔子所言“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的“大”!这该是多么令人自豪、多么值得羡慕!同时也正是这个“大”而“贵”的“人”的存在,可以让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方水土乃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丰富多彩风光无限,当然也可能会因为一个人的失去,而使家庭、团队、国家陡生变故惨不忍睹(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可谓家国明证)。

因而,强化我们的“唯一”意识,确立我们的存在意义,拉升我们的生命长度,让亲友以我们的存在为荣为傲,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异彩大放,应当成为我们生存的要义,成为我们引以自豪的动因,成为我们贵人贵己的根本!

强化生命意识,就是要坚持“生命是我们的唯一”。

我们知道,物质世界,存在是第一位的。再好的思想、再大的目标,都需要人来实现,而没有了人,一切都将变的毫无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成就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前提是,我们得有生命、有存在!

自古及今,曾留下多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环顾左右,又有多少团队、家庭因为一个人的陡然离去而风光不再!正如人们常说的,把个人比做1,把妻子(丈夫)、孩子、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等等比做0,而1倒下了,所有0对1而言,都将分文不是!并且,财富越多、地位越高、名气越大,留下的遗憾越大,笑谈越多。因而我们每一个珍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朋友,都应当把拥有生命,佑护生命,放在突出的位置。

强化生命意识,就是要牢记“健康是生命的唯一”。谁都知道,只有健康鲜活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最富创造力、最有希望的生命。而一旦失去健康,所有生命之花必将黯然失色,所有希望之光都将瞬间破灭。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无尽的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投入以及家人亲友的劳神奔波。有人曾坦言,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经不起一场大病的折腾。正所谓,健康不是一切,失去健康,我们将失去一切!因而,从维护生命的高度,去关心健康,呵护健康,拥有健康,才是人生的第一选择,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最有希望笑到最后的人!

强化生命意识,最根本的是践行“预防是健康的唯一”!

我们说健康长寿是人所共盼,而健康长寿的实现,却是要靠努力去争取的。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真正健康的,只占全部人口的5%,除了20%的疾病患者,其余7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有人戏谑:我们所有人都走在去医院的路上。面对严酷现实,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我行我素随性而为快速跨入20%的疾病行列;一个是未病先防有病早治,争取回到5%的健康行列。中国历来就有“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今天大家也常讲“预防胜于治疗”。同时,太多的数据和案例,也给了我们不少的自信和选择。

首先是生命的长度。现代生物学家研究认为,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是生长期的五至七倍。而人,二十五岁最后一颗牙长成,五倍应当是一百二十五,七倍是一百七十五,所以人的生命指数应当在一百二十五到一百七十五岁之间。而我们回顾一同走来的人群,看看媒体的报道,有多少生命稍纵即逝,有多少中年陡然离去,又有多少亲友未老先衰!?大自然公平赐给我们同样的长度,早走就意味着亏本,意味着遗憾,意味着伤痛(留给亲友的),更意味着智障!大家可以想一想,面对钟爱的器物,我们常常是爱不释手呵护有加,而对我们立身之本的形体,却往往任意挥霍绝少养护,这样暴殄天物,岂不是本末倒置自毁长城?!

因而,珍爱生命,活出理想年龄,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的首要追求。

其次需要弄清健康与哪些有关或者无关。古今中外太多实例告诉我们,健康与年龄大小无关,因为患病不分老少;健康与穷富无关,穷人富人一样生病住院;健康与地位高低无关,建国前3088位大家,平均寿命65.18岁,而历代皇帝平均寿命39岁;健康与学历无关,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58岁,而号称中国科技第一村的北京中关村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在才53.34岁,远低于普通民众的生存年龄!

其实,道亦有道,健康与否,真正有关的,是我们是不是按照健康的规律、要求,去努力、去争取、去生活了。《黄帝内经》早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等忠告。因而珍爱生命维护健康,就应当从提升自我防范意识、从遵守生存规律、从完善防范措施开始。古人有“顾凡病我者举非物也”(《苏沈良方》);“自行可久之道者,其寿酬于久,自行不可久之道者,其寿亦酬于不久。久与不久之情,各酬其生平之所行”(汉.董仲舒)。环顾四周,凡是注重预防,在意养生,坚持锻炼的,身体状况明显好于那些大大咧咧无所顾忌的。还是古人说的好: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大家都是五脏俱全的血肉之躯,在生命的历程中没有贵贱之分,却有长短之别。

只有热爱生命、预防疾病,才会拥有生命、获得健康。历史上就有不少透过提前预防获得健康长寿的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很经典的养生诗:“忧身如忧国,畏病如畏乱。此身虽幸健,敢做无事看?福祸在呼吸,恐惧兼寝饭。人所忽不醒,我思常熟烂”!或许正是诗人的忧身畏病和悉心防范,让他能在战乱频仍中活过八十五岁。

还有近代有史可考的李庆远先生,以“慈、俭、和、静”为致寿之道,并身体力行,取得惊世骇俗的延寿之效。生于1677年逝于1933年,活了整整二百五十六岁,其寿考几乎与清王朝始终(1644至1912)。凡此,可以看出,生命的长短,身体的健康与否,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天赐神授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珍惜养护、提前防范得来的!

今天,随着人们生命意识、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的健康长寿,不只是自我需要,更成为社会进步的标致。因而,作为顶天立地“大”而“贵”的我们自己,更应当把“我们是世界的唯一,生命是我们的唯一,健康是生命的唯一,预防是健康的唯一”根植心底,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开始!用心用情呵护“唯一”,预防疾病。以求用强健体魄,充沛精力,做好工作、回馈家人、回馈社会。真正活出长寿人生精彩“”唯一”!

国际注册高级营养师李国有,长期坚持健康长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具有强健体魄和丰富健康养生阅历,欢迎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朋友们关注交流。本文为个人原创,所用图片系网上选摘,敬请原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