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三的故事||范庆平
相关推荐
-
聞鍾記郵 | 邮走河南之修武
· 在邮票.邮戳.实寄封的中认识世界,玩转生活 · 聞鍾記郵(2535)邮走河南之修武 收到智杰老师从修武寄给我的两张明信片,这两天智杰老师又出门了.修武在河南,如果说修武不明白的,云台山一定去过吧? ...
-
读史札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两面派'与'黄色村庄'新策略
读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散见于工作部署和经验总结中,令人惊讶地提出和强调"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搞两面派和黄色村庄".这种特定时期的敏感词'两面派'.'黄色村庄',究竟是何意思?有何作用 ...
-
河南焦作修武城隍庙
修武城隍庙位于修武县东门里大街路北.据民国<修武县志>收录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城隍庙碑记>记载,此庙创建于明初洪武三十年(1397年),其后代有修葺.道光十年,改建 ...
-
百年百人百事|陈毅:在枣庄的战斗岁月
共和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陈毅元帅与枣庄有着不解之缘,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途径枣庄在铁道游击队的护送下安全越过津浦线,又在解放战争中,在枣庄地区领 ...
-
张冲演义第22回:台儿庄强争移兵案禹王山神借东南风(杨永明)
台儿庄的傍晚,夕阳斜照中,一道残破的土城墙上有"台儿庄"三个字. 张冲对卢汉进言:"永衡兄,你也见了,台儿庄只有废墟和被草草掩埋的敌人尸体,难道你安心臭死我么?这几天敌人 ...
-
李德回忆
[李德回忆:瑞金出发当晚,我与项英密谈一夜,他显得非常乐观] 1934年10月16日晚上,当中央纵队从瑞金附近出发时,项英约我进行一次个人谈话. 因此我同护送我的人员就落在后面了,第二天才赶上了纵队. ...
-
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和项英怎样领导留守苏区的红军继续奋斗?
作者:老赵(琴心三叠) 群英竞秀话古今,史海纵横勾浮沉.身在草泽天涯路,仗剑狂歌写琴心.欢迎大家来到老赵历史杂货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八万余人开始长征,"西进&quo ...
-
莱芜战役,3天歼敌7万余人,这是什么教科书级别的打法?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将军创造了多个战争神话.例如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济南战役等.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被林元帅称为神仙战役的莱芜之战.叶飞上将称他为战争中的典范. (粟裕将军) 在莱芜战役中,粟裕 ...
-
穿汉服,去千年古城!第一届汉服博览会将于5月举办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姣姣 随着轻轻浅浅的水雾,身穿不同时期汉服的模特缓缓走来,或飘逸灵动,仙气满满,或沉稳大气,古韵十足: 伴着悠扬婉转的古调,观众仿佛时而闯入曲径幽深的桃园,闻到 芬芳馥郁 的花香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 焦作市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
修武一斗水村 云之南2020-06-06阅读 626一斗水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太行深山区,总面积9.7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村,55户.211口人,耕地面积254.64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60 ...
-
前后都有敌军,两位元帅不肯避险,还命令司机:开着大灯走
1948年5月10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陪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从西柏坡前往淮阳,对华东野战军进行慰问并指导工作. 途中,这两位新中国开国元帅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前后夹击,一度身陷绝境,险象环生.危急 ...
-
吴化文起义军改造的三个方案是谁提的?最后解决问题是哪个方案
何克希将军 1948年10月,到了月未,军委有命令下来. 陈毅麾下又多了一个军--三十五军. 这话有问题吗?的确,还不够严谨. 因为,陈毅虽然名为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人却在中原军区,华野发号施令有粟大将 ...
-
陈毅警卫员宋生发回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大庾岭脱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后,我们坚持在粤赣交界的大庾岭上打游击,开始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的日子. 1936年3月里的一天,我跟着项英.陈毅同志等六人,到江西省赣南的大庾岭西南约六十华里的一个小山 ...
-
舍南取北,第一名将粟裕用兵如神,一举找到叛徒及时止损
共和国的十大元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是提起十大将军就有些陌生了.十大将军和元帅是同一时间授予的,十大将主要是奖励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解放军军事家.这十位将军之中 ...
-
红军长征,陈毅留下打游击,被困山洞20天,多亏一女子相救才脱险
陈毅元帅是十大元帅之中唯一没有走上长征路的元帅. 自1934年10月起,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以后,留守在南方的陈毅等人,率领着余下的红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斗争. 尽管留守,然而这三年的游击战斗的艰难 ...
-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14)
陈毅<游击战争纪实>手稿 北山事件后,陈毅等加强了巩固内部的教育.他现身说法,驳斥敌人的谣言,打消一些同志对革命的顾虑.开始,国民党报纸称陈毅等为"陈毅股匪".有人问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