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两万里——怒江公路

此次滇藏之行,由广东出发,经桂、黔、滇,从丙察察线入藏,滇藏线返回,在西藏走过川藏南线、山南线、新藏线、阿里北线、阿里中线、青藏线、川藏北线、滇藏线,历时24天,总行程11355公里。此行不仅一路欣赏了壮美的藏地山河,饱览了独特的西藏文化,还完成了冈仁波齐转山,深入阿里荒原腹地,也算了解了几个心愿。

从广东一路向西,前两天都是赶路,第二天晚上进入怒江州的地界后,才算真正开始了滇藏之行。怒江公路并不是一条公路的名称,此处是指S228公路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沿着怒江南北向的一段,怒江州有四座市县,分别是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除了兰坪县之外,其他三座县城均在怒江公路上,从南至北依次为泸水市、福贡县和贡山县,从怒江州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六库镇到贡山县最北端的丙中洛镇,全程近300公里,顺利的话一天走完问题不大,不过沿途风景不错,有时间的话两天走完更好。

前一晚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六库镇,为了能当天赶到丙中洛镇,且中途游览一些地方,天还没亮便出发了,沿着怒江一路北行,大概15公里处便是怒江边的天然温泉登埂澡堂,傈僳族传统活动“澡堂会”的地方。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经西藏入云南后折向南流,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千米。

我们常说的怒江其实最主要就是指云南怒江州境内的怒江,而今天一天的行程都沿着怒江边的S228公路北行。

怒江公路目前大多是两车道,一边沿江一边倚山,但2017年丙中洛至六库的怒江美丽公路扩建工程已经动工,到2019年完工后,这条近300公里的公路将全部改建成二级公路。

怒江流过的区域实际上就是一条长长的大峡谷,在云南境内从丙中洛乡起到龙陵县的老卡足足600公里,一路山高水急,只要稍微有点土地的地方,都被发展成村镇。

怒江边上主要是傈僳族和怒族两个少数民族,六七十年代的黄军帽依然还是老一辈人的时尚标志。

过了泸水市后进入福贡县,在飞来石前遇到了此行第一次警察查车,以后的行程,特别是西藏境内,每个县都必查一次以上,最多的一天大概被查车十次左右,所以证件不齐全的话,去西藏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飞来石是一个开放的小景点,就在福贡县民族中学旁边,看到这块石头后才想起以前在电视中听说过这个故事。

飞来石前有《飞来石记》:1983年3月19日凌晨2时30分,一块巨石悄然飞至,傲然屹立于一块近80平方米的扁型磐石上,当时,磐石上建有一幢民族中学三合小院校舍,巨石飞落立于院中,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毫发无损,卧居教师皆被惊醒,起身观之,“飞来之石”竟矗立院内,惊骇之余庆幸安然。

很多地方都有飞来石,但是不是飞来的,什么时候飞来的就说不清楚了,而这块高达六米、近千吨重,酷似金字塔型的巨石,确确实实是飞来的,而且飞得恰到好处。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飞来石与当时教师宿舍的亲密接触之微妙,仅仅砸掉一点屋檐,可以想象当时听到巨响后从校舍内出来的师生之惊讶。

如今的飞来石是怒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景点,校舍虽然已无人居住,但为了这段传奇故事依然保留。

飞来石过去两公里便到了匹河乡,匹河乡表面上与西南地区大多数乡镇无异,但却是中国唯一的怒族乡。

在匹河乡吃了一碗早餐,云南的早餐主要是米线或者饵丝,不过对于外人来说,貌似区别并不大。

怒族人的娃娃是这样带大的。

匹河乡过去一点便是前往知子罗记忆之城的路口,从这经过16公里路况不错的盘山路便到达了当年怒江州的州府所在地知子罗,这座记忆之城确实值得一去,另撰文描述。

知子罗路况再往北42公里便到达福贡县城,怒江边上三座县城从南到北是泸水、福贡和贡山,相距各100多公里。泸水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相对繁华点,但从建筑上来看,都是千城一面。

怒江水混浊湍急,两边也几乎没有平缓的河岸,连接两岸的主要还是以吊桥为主,在几十年前连吊桥都不多,主要还是溜索。

沿着有些狭窄的怒江公路继续北行,一天的行程都是西面是奔腾的江水,东面的险峻的高山。

福贡县以北30多公里处还有一处开放景点叫做石月亮,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傈僳语称它为“亚哈巴”。

看到远处的石月亮了吗?石月亮所在的地方叫做石月亮乡。

石月亮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是一个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

石月亮过去不远有个溜索广场,可以体验著名的怒江溜索。这是当地人特有的背篓,绳子扣在额头上,两手可以腾出来,从娃娃到农作物都可以装在筐子里。

30元体验一次怒江溜索过江,由于怒江江水湍急,两岸也比较险峻,建桥成本高,渡船也不容易,所以溜索在最近几十年以前,一直是怒江两岸群众最主要的过渡方式。

现在的溜索都是钢缆和铁质轮滑,安全性高了很多,以前都是藤篾溜索和木制或竹制溜板,所以因为过江而丧命的人畜并不鲜见。

贡山县境内公路边的“怒江第一啸”,怒江公路旁的景点都是免费开放的,无需任何门票和停车费。

一路咆哮的怒江到达这里江面从100余米突然收紧到50余米,怒江水变得湍急万分,浪花飞溅,发出雷霆万钧,震耳欲聋的怒吼声。

除了怒江一路的风光,还有一个不能错过,那就是怒江流域的漆油鸡,漆油鸡不是油漆鸡,更不是汽油鸡,是怒江流域傈僳族的特色美食。

什么是漆油,就是漆树籽榨出来的油,常温下凝结成固体,切下一块来放锅中融化,然后炒鸡炖熟,就这么简单。

漆油鸡要趁热吃,因为凉了之后,里面的漆油又容易凝结,另外漆油这个东西也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少数人可能会过敏,不过不管怎样,不吃一次漆油鸡,怎么能算到过怒江呢。

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还是怒江州所特有的少数民族,S228怒江州公路旁主要有澡堂会、飞来石、知子罗、老姆登教堂、石月亮、怒江溜索、怒江第一啸、江中松、丙中洛怒江第一湾、桃花岛等景点,全部都是不收费的,怒江公路也是一条比较原生态的自驾线路,但现在到2019年期间都会处于修路状态,交通不太方便,待到新的怒江美丽公路修好之后,相信怒江流域会迎来更多的游客。


(0)

相关推荐

  • 【郁氏文化】斗胆自驾滇藏川 (文/郁国政)

    郁氏文化 斗胆自驾滇藏川 文/郁国政 时间永远刻印在2020年6月2日.是日上午8点,我们湖南张家界自发组织的由4车(看哥.范哥.腾飞.我车)18人(其中8男10女)组成的自驾.自行车骑行队(珠峰.德 ...

  • 滇藏两万里——214线

    如果说有一条入藏线路可以和川藏南线媲美的话,那么就是滇藏线了,滇藏线就是国道214的一部分,一般是指云南大理至西藏芒康段,到芒康后与国道318交汇,便可转入川藏南线前往拉萨.我们是从北往南走的,途径西 ...

  • 滇藏两万里——317线

    317国道原来是从四川成都经过汶川县.理县.甘孜县.德格县等,再到西藏江达县.昌都市.类乌齐县.丁青县.巴青县.索县.比如县,终点在那曲,全长2030公里,在十三五时期,317国道终点延长至阿里地区噶 ...

  • 滇藏两万里——阿里北线

    在扎达县的那个晚上,出来第13天,我突然很想家,非常想念内地的城市,想念各种生活的便利,想念温暖湿润的气候,想念人潮汹涌的街头,然后后面的行程就开始赶路了,很多时候连相机都不想拿出来,或许是审美疲劳了 ...

  • 滇藏两万里——阿里南线

    阿里地区被称为西藏的西藏,这里是象雄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河流的源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之一,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之一,阿里是地级行政区,面积却比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总面 ...

  • 滇藏两万里——转山

    我们进入阿里地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山,什么是转山?转山是一种源自西藏原始宗教雍仲苯教的神圣宗教仪式,简而言之就是以徒步或者磕头的方式绕山而行,绕行的山一般都是信众心目中的神山,而转山的最高境界就是转神 ...

  • 滇藏两万里——日喀则线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历史上曾是后藏的政教中心,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也是西藏各地级市和地区中县域最多的城市,有18个县市区.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江孜古堡.白居寺.萨迦寺等著名景点都在日喀则市,西 ...

  • 滇藏两万里——山南线

    山南是藏民族的发祥地,藏文化的摇篮,西藏历史上的众多第一都来自山南,山南也是西藏七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以前西藏的地级行政区以地区为主,大家也习惯称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等等,其实至2017年7月那曲地区改 ...

  • 滇藏两万里——318线

    318国道是中国著名的景观大道,从上海人民广场到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也是中国最长的国道,其中最美的一段当属川藏南线,也就是成都到拉萨,2009年我曾全程骑行川藏南线,记忆犹新, ...

  • 滇藏两万里——察察线

    丙察察线全长270公里,丙察线约90公里,察察线约180公里,如果说走完丙察线你会觉得传说中的丙察察已经基本如履平地了,那么察察线还是会给你带来一些曾经狂野的感觉.丙察察线,从云南丙中洛到西藏察瓦龙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