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罕·帕慕克:我不能摆脱困惑

(0)

相关推荐

  • 第146篇丨内观疗愈

    爱只能庆祝,不能设计. 01 写作最动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当你面对神秘的稿纸,就像去到了异乡的土地. 你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谓知道,只是一种疲惫.当你承认自己不知道,才有可能体验更多. 一个人对于 ...

  • 40岁了,刚好是“不惑”之年,实际上却是“困惑”的开始

    40多岁的男人辛苦,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体能在下降,总想实现财务自由,过上退休生活.现实中好难,看淡看开哪有这么容易? 进入40岁就该重新考虑人生了!要么重新再来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要么就坚定信念 ...

  • 美呀,穿越或被穿越的5月14日

    头晚休息得不好,但早早到了办公室.单位是"朝九晚五",我到时刚刚八点.开门,开窗,开电脑.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 先看新闻.国内A型流感再次确诊一例,是山东那个"疑似& ...

  •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二〇〇六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大约五十岁时的作品,出版于二〇〇三年.在描写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同时,奥尔罕·帕慕克也讲述了自己在二十 ...

  • 奥尔罕·帕慕克:父亲的手提箱 | 赏读

    父亲的手提箱  奥尔罕·帕慕克 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的是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他装作以前那样轻松玩笑地要我在他走后再看,这个"走"当然是说的是他死了以后. ...

  • 奥尔罕·帕慕克:阅读小说时我们的意识在做什么 | 西东合集

    小说是第二生活.就像法国诗人热拉尔·德·奈瓦尔(Gérard de Nerval)所说的各种梦,小说显示了我们生活的多样色彩和复杂性,其中充满了似曾相识的人.面孔和物品.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恍若进入 ...

  • 奥尔罕·帕慕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堕落的快乐 | 西东合集

    宗笑飞.林边水 译 我们都知道堕落的快乐.或许我应该改变一下措辞:我们有时会发现放任自流可以让人快乐,甚至带来轻松,这样的经历我们一定都有过.甚至,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说自己毫无价值,仿佛重复可以让它成 ...

  • 奥尔罕·帕慕克:小说的中心 | 西东合集

    彭发胜 译 1 小说的中心是一个关于生活的深沉观点或洞见,一个深藏不露的神秘节点,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小说家写作是为了探查这个所在,发现其各种隐含的意义,我们知道小说读者也怀着同样的精神. 当我 ...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奥尔罕·帕慕克

    帕慕克:上一代作家中,那些肩负社会责任感的人,那些认为文学担负着道德和政治责任的作者.他们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不玩实验.和大部分穷国作家一样,他们的才智浪费在为国家服务上了.我不希望和他们一样,因 ...

  • 得到奥尔罕·帕慕克的签名书

    一早从<东方早报>上得知,今天下午3点半在上海书城有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签售会,上海是土耳其人在中国的最后一站.没说的,去!下午一点半从浦东出发,到福州路上海书城时, ...

  • 奥尔罕·帕慕克:我如何处理掉我的一些书 | 西东合集

    杨卫东.宗笑飞 译 最近发生了两次地震.第二次地震--十一月发生在博卢的那次--从书房的一端能听到撞击的声响:然后,好长一段时间,书架都在吱吱呀呀地呻吟着.我当时躺在里屋的床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眼望着 ...

  • 巴黎评论:奥尔罕·帕慕克

    奥尔罕·帕慕克一九五二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至今仍在伊斯坦布尔生活.在土耳其共和国初期,帕慕克家人从事铁路建筑业致富.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富家子弟所上的罗伯特学院上学,接受了世俗的西式教育.帕慕克从小喜欢 ...